李少民
中共料將於下月召開四中全會,其網絡警察也因此繃緊了弦。為了應付日益進步的反封鎖技術,中共從去年開始使用了一套嶄新的網絡干擾技術,故意對「不受歡迎的網站」給出錯誤的網址。
不少網民對這種業界稱為「綁架域名服務器」的技術,都十分不滿。當開放的互聯網碰上中國封閉的政治制度,會是甚麼結果?這要從互聯網的特性講起。
互聯網有三大特徵:第一,網絡上人人平等。互聯網是由成千上萬的計算機連接而成,是一個星狀網絡,沒有中心。它並非像一座金字塔、最頂尖是全網絡的領導;第二,它是「互聯」的。各台計算機之間的溝通方式(通訊協議,protocol)是共同的。在網絡上,當兩台計算機聯通後,它們通過「握手」就可以知道對方的溝通方式,馬上可以交流信息。若各自的溝通方式對方不懂,則變成「雞同鴨講」,無法溝通,成了「胡聯網」;第三,信息自由流通。如果任何信息都保密,互聯網會變成空網。
中國的政體也有相對應的三大特徵:第一:金字塔形的政治體制,權力高度集中;第二,各個部門壟斷自己的權力,盡量不互通(例如中國早期的網絡系統有四家,但四家之間卻不通);第三,許多中國信息是「國家秘密」、外國信息是「危害國家安全」,不得自由流通。
在互聯網引入中國的早期,多數學者和政策分析家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互聯網將促使中國的封閉政體加快開放的速度。他們的論據是,中共的政策是經濟領先,為了發展經濟,必須發展互聯網;而互聯網的三大特徵將打開中共封閉的政治制度。
但從九十年代末互聯網興起到現在的發展可以看出,樂觀派預期的政體開放並沒有發生。而且互聯網並非一個僅僅有利於開放自由的,不可分割的政體。互聯網的技術中,大部份是促進開放的,但這些部份可以被刪除或壓制;不僅如此,更有些部份可以被用來幫助政府監視民眾的網上行為。
中共經過幾年的摸索學習,加上一些西方跨國公司(如Cisco思科和Nortel北方電訊)的技術幫助,僱用大批網絡警察、電郵警察、手機警察、手機短訊警察,並運用其經濟獎懲的權力(促使業界「自律」),可以說非常有效地控制了互聯網對其封閉制度的挑戰。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共封鎖了大約一萬八千九百個網站(詳細報告見:
中共對網絡的限制,會不會影響經濟效率?答案是肯定的。經濟學研究表明,互聯網對經濟效率的改進,對於開放型的企業(以法治為本,企業權力下放,員工自主權大,企業信息公開),有較大的促進;而對封閉型的企業(以人治為本、家族式企業,員工無自主權,企業運作秘密),互聯網對其效率改進的促進很小。因為封閉系統的運作不靠信息開放,而且後者還對企業老闆的地位有威脅。所以,互聯網會使開放型企業更加有效率,拉大與封閉型企業的差距。從長遠看,這會迫使封閉型企業轉型為開放企業。
中共對網絡的限制,影響到內陸民眾和企業利用網絡的效率。當然,中共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盡量降低其網絡控制對經濟的影響。但是負面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外國許多商業、學術和信息網站,只因有某些中共認為敏感的字眼,就被封殺。
所以,結論是:雖然中共的政策是經濟領先,但是這是在保證中共的「絕對領導」的地位的大前提下。任何影響到中共獨裁的經濟行為或科學技術,中共都不會任其發展。僅僅由新開發的技術,不會自動給一個社會帶來開放的政治制度。開放的制度,需要這個社會的民眾來開創。
……………………………………………………
作者為美國OldDominion大學管理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