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絕大部份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從來沒有出現一個像鄧小平那樣被後一代的領導人稱之為「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的人物。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智慧、活動空間、從事活動的時間,畢竟有一定的限度,不大可能一個人當上那麼多個「家」。筆者當然生性愚魯,但也搖了四、五十年筆桿子,至今連一個甚麼「家」都撈不到。鄧小平一人而能當上上述四大「家」,難怪政治笑話要補充他還應稱為生物學家、地質學家、氣象學家與性學家矣。
為甚麼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不可能產生鄧小平那樣堪稱四大「家」的偉人呢?原因是民主國家的領導人的從政都有一定的期限,很少像鄧小平那樣從政到九十歲。胡錦濤說鄧小平力主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但一個人做到九十歲還不退下來,這還不算是終身制嗎?民主社會的從政人士哪有這麼長的政治生命?
因此,像鄧小平那樣的「偉人」,只能在專權政治的國家產生。比如以前蘇聯的列寧、斯大林,越南的胡志明,北韓的金日成,中國的毛澤東,以及現仍在世的古巴的卡斯特羅,他們都是身兼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的偉人。原因是他們都大權在握,行使絕對權力,其他的政治、軍事、外交人才都在他們的權力之下沒沒無聞,他們也就自然成為四大「家」以至五、六大「家」也。
全世界絕大多數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也不是沒有出過政治偉人,只不過這些偉人只是對他們執政那段時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發揮作用,退出政治舞台後的作用就很小了。去世後,若仍有甚麼作用,那只是他們的言行偶而被人引用,作為一些嘉言或(行為)楷模吧了。而他們被引用的嘉言,大都是作為對憲法、制度的維護之詞。比如美國歷史上的第三任總統傑弗遜,他的支持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嘉言就常被引用,不久前香港高院法官夏正民在裁決廉署搜報館一案時,也引用傑弗遜所說:「沒有政府可以不受審查,只要有新聞自由,決不會出現一個不受審查的政府。」四年前美國最高法院就布殊和戈爾的選舉爭訟作出裁決後,布殊與戈爾也引述過美國歷史上一些政治家的話。
約三個月前,美國前總統列根辭世,美國當局為他舉行盛大喪禮,許多政界名人出席。他們談到列根時,也只是強調他的談話具說服力,有幽默感,和他如何實行「無為而治」的個人特質,沒有人提到他的具體施政措施。
全世界實行民主政治的國家,絕不會把一個已經辭世的政治偉人的言論,作為現今執政者的施政指針。因為別說傑弗遜二百多年前的施政言論根本無法適應當今的現實了,就算是上一位總統的施政措施,也不可能配合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更何況,倘若新的執政者的施政與老的一樣,那麼人民選他出來做甚麼?任何政策都蕭規曹隨不就行了?
只有實行專權政治的國家,才會把前輩政治領袖的話,當作當今領導人的施政指針。無論是政治、經濟、內政、外交,都要引用前輩政治領袖的話。而且,不這麼引用還不行,因為在缺乏人民投票授權的「民命」的掌權者,他們需要的正是繼承前輩領袖的「正當性」。這是一種變相的世襲制。
毛澤東死後,華國鋒憑毛的「你辦事,我放心」而繼承權力,鄧又以毛的「實事求是」(否定兩個「凡是」)而奪去華國鋒大權,現在是江胡爭奪的階段,於是雙方都捧出鄧小平的話來支持自己的路線。但鄧小平在不同時候說過意向截然不同的話,怎麼辦呢?最後恐怕是看誰真正擁有權力,就可以取得對鄧的言論的解釋權了。這是權力鬥爭,其實與鄧小平的真正意向沒甚麼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