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買了十張奧運精英大滙演的門票,32000個座位,只是20元一張門票,居然門庭冷落。108元一副水晶麻雀可能真的超值,但要飲到一肚啤酒,落雨天人迫人,仍有幾千人如此神心,亦是極之出奇。
從這兩件近期的社會現象,筆者終於明白,自己炒香港股票的功力,實在尚有大幅改進的空間。
以自己一廂情願的價值觀,大滙演門票的炒作條件,應該遠比水晶麻雀為高,兩者的真實反應,證明了自己與群眾脫了節。幸好自己並非生意人,否則以這樣的眼光,應該是焦頭爛額居多。
股市內不明所以的情況同樣極多,個別行業的股票,二三十倍PE依然是抵,可是邊際利潤其實極低,賣的只是營業額有無限增長的概念,有些股份三四倍PE也無人問津,因為交投量低炒無可炒。征戰多年,自然明白市場所想,更正確的說法是,為不明所以的現象尋找藉口的技巧,已經異常熟練。就算水晶麻雀賣500元一副,有十萬人排隊,自己也可以搬出一套理論來解釋。
近期順應潮流,教人炒作為主打,其實並不太好,長揸優質股贏錢才容易,假設炒大滙演門票而沽空水晶麻雀,已經輸至體無完膚。
雖然筆者生於斯長於斯,但香港社會的文化,在最近幾年有十分明顯的轉變,是需要調節自己,才可以有較準確的預測。
股票市場的波動,不外是買賣雙方角力的結果,投資者的口味,是影響股票走勢的重要因素,和群眾脫節,自然出錯機會大增。可能海外市場的文化,在近年轉變較小,所以筆者的表現尚可,反而香港實在離奇地難炒。
一向主張以基本分析為本,不過自己其實是技術分析出身,當社會的價值觀不易捉摸的時候,技術分析這種以價格走勢為本的分析,重要性大大提高。自己不愛死板的平均線、RSI,也不愛抽象的波浪,喜歡自成一派,例如以市場表現與預期走勢的偏差來分析。不過技術分析有自我完成的效果,多人信就有力量,與其笑群眾不理智,倒不如研究如何從中獲利。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