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出長跑老鼠

基因改造出長跑老鼠

長跑運動員往往要經過艱苦訓練,才能在馬拉松比賽中取得佳績。但美國和南韓科學家成功透過基因工程,將普通實驗室老鼠改造成耐力持久的「馬拉松老鼠」,能比普通老鼠多跑一倍路程才需休息。新發現預示將來運動員也許只靠基因改造技術,就可脫穎而出。

美國加州聖迭戈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和南韓的科學家,原本只想培育一種擁有較少脂肪的老鼠。他們改造PPAR-delta這種負責管理和調節不同基因的基因(人體內亦有),令它一直保持「開啟」狀態,然後植入一批實驗鼠體內,令牠們加快新陳代謝,脂肪加速燃燒,豈料無意中製造出「馬拉松老鼠」。

可跑足1800米才休息
基因改造令這些老鼠的慢縮肌(slow-twitchmusclefibre)增加,耐力隨之增長,而且即使吃大量高脂肪食物也不會長胖。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普通實驗鼠在踏車上可連續跑動九十分鐘,路程約九百米,但「馬拉松老鼠」能夠連跑兩個半小時才需要休息,路程約達一千八百米。
「馬拉松老鼠」現已九個月大,科學家指到目前為止,牠們「除了體重沒有增加,亦沒出現副作用,生育能力正常,可誕下也是『長跑好手』的下一代」。

研究用在運動員身上
生理學家一向認為長跑好手須經艱苦訓練,才能令肌肉耐力更強、循環系統改善,以及改變肌肉與神經系統間的連接等。負責研究的埃文斯指出,研究則「證明只要進行基因改造,即使不做運動也可達到同樣效果」。但他打趣說,運動員仍需苦練,因這種技術到○八年北京奧運時也未能應用在人類身上。
這次發現也有助研究控制體重。他們單憑餵實驗鼠吃同樣能開啟PPAR-delta基因的藥丸,已能令老鼠吃高脂肪食物而不長胖。
法新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