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滿一臉暗瘡的少年,經母親朋友介紹,向一名無牌醫生求醫,除打針外,疑服用無牌醫生處方的類固醇「強的松」藥物,因藥性太強,導致少年胃出血及胃潰瘍,貧血暈倒送院,少年臉上暗瘡未治好,更須服用補品補血。其母親昨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向無牌醫生追討四萬六千元賠償。 記者:陳詠詩
申索人吳麗玉昨代兒子向被告人郭雪芬追討有關賠償。申索人指郭是無牌醫生,沒有私人診所,每次均在其鑽石山住宅的工人房內診症。因雙方未能達成和解協議,故案件押後至十一月十日再提訊。
申索人指出,其十六歲就讀中四的兒子,因滿臉長了暗瘡,早前往東區醫院求醫,巧遇一名朋友,傾談間,友人介紹郭予申索人認識,並指郭是其親戚,在福建開藥舖,有祖傳秘方可治暗瘡。申索人鑑於東區醫院輪候時間冗長,於是帶兒子往郭的住所求診。
入稟狀指出,去年二月九日至四月四日期間,申索人帶兒子到郭的住所覆診,郭除替兒子打針外,並處方藥丸及藥膏給兒子內服及外服。申索人稱兒子曾向她投訴,服藥後感到皮膚痕癢,臉龐腫脹,申索人轉向郭投訴,但郭只着其兒子再到其住所打針。
直至清明節,申索人一家返福建家鄉掃墓,其子於四月八日突然暈倒,送入當地醫院留醫十多天,醫生指其子因所服藥物,導致胃出血及胃潰瘍,化驗結果指藥物為「強的松」,藥性很強,根據資料顯示,「強的松」為類固醇藥物。
申索人遂於五月一日找郭理論,但郭否認曾醫治其子。申索人表示,她一度報警,郭因涉及無牌行醫而惹官非。現時,兒子暗瘡仍未治好,因貧血感暈眩,她要購買人參、冬蟲草等中藥予兒子服食補血。
申索人現要求郭退回六千元診金,賠償購買補品費約三萬元、兒子在內地住院費及在港醫藥費約八千元,共索償四萬六千元。
案件編號:SCTC464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