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二年到現在,北京的權力交接還未完成,江澤民依然以中央軍委主席掌握很大的權力,並透過親信在黨政部門發揮影響力,力壓以胡錦濤和溫家寶領導的「當權派」,因而形成兩個權力和決策中心。由於江、胡兩人對中國現狀的認知有所不同,利益也不一致,解決內政外交問題的手段自然也不相同,因而形成兩條路線之爭的局面。
現在江澤民不但是軍方領袖,還是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這個利益集團的成員包括各級官僚、企業負責人,甚至民營企業家。他們都是江澤民主政時的得益者,在政治上相對保守,反對改變現有體制的改革,以保護既得的利益;同時,他們也希望經濟保持活力,在高速增長下,他們才會拿到更多的利益。事實上,江澤民主政的十多年已明確告訴大家,「江澤民路線」就是政治上保守,經濟上則不顧一切的追求高速增長。
胡錦濤呢?他在去年的三中全會上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就是有別於江澤民的經濟發展策略。另方面,胡在政治上的立場相當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胡錦濤一定會提出有別於江澤民的政改措施,否則他永遠要活在江的陰影下,說不定還沒任滿一屆就已被拿下來。胡錦濤在鄧小平誕辰百年紀念大會的講話,有沒有透露「胡錦濤路線」的政改主張呢?
鄧小平生前在政改問題上說過很多立場截然相反的話,既主張改革政治體制來適應新形勢,又切實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而胡錦濤在講話中引述的都是鄧小平較「寬鬆」的政改講話,稱讚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須推進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
這些可說是鄧小平在八十年代政改主張的總結。一九八七年由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主持制訂的《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就是鄧小平政改主張的構想,並寫入了當年的中共十三大報告內,最終因趙紫陽被罷黜而被束之高閣。現在胡錦濤重提出來,是否表示,這就是他的政改思路呢?只有這樣,胡錦濤才能與老鄧一脈相承。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