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紀念鄧小平的真正目的 - 張華

解讀中國:紀念鄧小平的真正目的 - 張華

前天在北京舉行的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差不多是中共近年規格最高的會議,不但中共最高層幾乎空群而出,政治局委員幾乎全部參加,連退休多時的劉華清、喬石等元老也出席,六千多名與會者都是中央的黨政軍要員。換言之,這次大會的規格,比每年的兩會和中央委員全體會議還高,只有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可堪比較。
中共如此大費周章紀念鄧小平,目的何在呢?從胡錦濤的「重要講話」可見端倪。胡的講話精神基本上沿用了九七年鄧小平逝世時中共中央的訃告內容,包括讚揚鄧在七十年代末撥亂反正、推行改革開放,堅決主張廢除幹部終身制等。當然,胡錦濤也在講話中加入「與時俱進」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恰恰就是中共中央高規格紀念鄧小平的真正意圖。

胡錦濤推銷個人主張
正確而言,胡錦濤是想借鄧小平生前一錘定音的權威,為自己的「正確路線」背書:「我們要堅持權力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發展勢頭,理順發展思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這些東西,其實跟鄧小平沒甚麼直接關係,既非鄧生前所說,也非鄧理論的一部份,而是胡錦濤上台後提出的執政理想。胡錦濤只是借這個難得的機會,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目的就是把全國上下的思想統一到他的主張下。

高層存兩條路線鬥爭
種種迹象顯示,中共最高層存在兩條路線的鬥爭。一方是以胡錦濤為代表的當權派,另一方則是以江澤民為首的保守派。由於受制於江澤民,加上能力和信心不足等原因,胡錦濤上台近兩年仍無法提出明確的發展戰略,其「科學發展觀」、「新三民主義」等執政理念,也從中央到地方受到陽奉陰違的抵制。因此,中央政策大多受到地方和各部門的反彈,因而無法順利推行。宏觀調控受到地方政府的激烈反對,就是明證,而在江澤民和鄧小平主政時,這種情況是絕不會發生的。
得不到江澤民全力支持,胡只能當着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六千人面前,借鄧小平的餘威,以最高分貝講出自己的施政理念,希望兩條路線鬥爭中,更多人站在自己那方。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