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表示,本港會進一步研究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可行性。銀行界則認為,若經本港銀行吸收的人民幣存款,能獲准購買人民幣債券,會是其中一個可行渠道。
財資市場人士指出,本港獲准經營人民幣存款,是中央在人民幣資本帳不開放的前提下,打開的一個小窗戶,若未來獲准發行人民幣債券,長遠來說,有利已具備人民幣業務基建的香港,在時機成熟時成為最大的人民幣供應離岸集散中心。
唐英年昨在香港經濟定位高峯會上說,本港循序漸進經營人民幣個人業務多個月以來,表現成功,未出現一窩蜂港元轉為人民幣的現象,累積存款額亦非太大,中央對香港經營人民幣業務給予嘉許及肯定,港府會進一步探討及爭取在港經營人民幣債券。
不過,他估計過程艱巨,因為人民幣並非國際流通貨幣,但商討大前提必須「要互惠互利,雙方共贏的態度商討」。
滙豐亞太主席艾爾敦稱,雖然人民幣未全面自由兌換,但本港仍可創造發債環境,如現時本港銀行吸收的人民幣存款,如何運用作為購買人民幣債券,是可考慮的途徑。
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亦認為,本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技術上可行,但需與內地進行商討,亦要研究不同產品配套,本港亦要有較多的人民幣流通才可行。以內地每年經濟增長7%至8%計,估計未來5至10年,外滙儲備增加1倍,至8000億美元,有利人民幣提早自由兌換。
貿發局主席吳光正亦建議,若香港要成為亞洲瑞士,便要爭取發行人民幣債券,讓香港成為人民幣自由兌換試點。
另外,五隧一橋債券自5月推出以來首次派發季度利息,五隧一橋公司昨公布,將於11月8日向債券持有人付息,散戶部份的零售債券每手5萬元,派息介乎342.81至533.53元,1年期機構票據每手50萬元,派息1483.42元,12年期機構票據每手48.21萬元,派息1243.11元。合計該公司須付息約309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