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銳軍出身軍人子弟家庭,雲南出生,四川長大,高中才回到父母本屬的廣東。廣州的軍區在東山,那是他少年後期生活的環境,特別熟絡和有感情。也許是一名外人,他看廣州的角度與我相似,大家喜歡的角落幾乎一致。帶我遊東山,印象最深刻便是那條路,叫寺貝通津。
不明內情的朋友都說我早北上,基礎打得快、打得好……有幾早?都是公元2000年之後的事。本來抱着提早退休住到西班牙南部的心情,遇上一回偶然,北上帶着一抹遊樂心情,白天工作完了,落日後老是繞着也是當設計師、主力舞台服裝設計的老手小樺,與媒體人銳軍的身邊轉,吃的看的住的行的都跟他們連上親密關係。
廣州真正的改變也是公元2000年之後。在此之前一直予人城不城、鄉不鄉的印象,尤其被北京、上海、香港人看扁。是第一次接觸祖國大地的第一站?當我仍是一個倫敦的學生,趁聖誕假回來,踏過深圳河,跳上煤油火車,越過綠油油70年代末仍大片大片菜、稻田的土地直達廣州。望珠江的愛群大廈,六人大房一元五角。
蛇餐館的蛇宴完全滿足了番書仔的獵奇心理。頭髮較長引來沿江散步遊人不停駐足回望。那是真正的落後,但更落後的地方我也去過,反而感覺廣州多一份親切。多年過去,今天人家老問:去北京、去上海啦!感覺Close啲啩?
沒必要爭拗,在廣州我有我安樂。反正一星期兩三天。你聽過西關小姐,日頭下大概也去過上下九。不過,穿越留下不多的青磚大屋、麻石鋪舊時長巷,在人影稀疏的夜可試過?你聽過東山少爺,可試過到培正路看看原裝的培正中學沒有?今天下課,仍然四周滿布名貴房車接送放學。第一次到東山是銳軍帶我前來,目的是他極欣賞的二、三十年代留下的別墅洋房群,樹蔭婆娑,近軍區,誰敢撒野?所以特別安靜,才只不過數年前,洋房仍是舊的破的多,如今不少已高價出售翻新。
有高級的啡吧「10號」及再高級的酒吧俱樂部「紅館」。但我依然記得銳軍曾說:這條路叫「寺貝通津」;寺貝即是佛寺背後,通津即通向珠江邊的碼頭。多古雅,這便是一般人失敬廣州的其中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