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場:揣度市場容易弄巧反拙

基金講場:揣度市場容易弄巧反拙

每當股市湧現大量壞消息時,許多投資者都會考慮先行離場,待雨過天青後才重新入市。採用這項策略,主要源於對股市波動感到不安,亦帶有「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的盤算。然而,此舉實質上等同揣度市場,容易得不償失。

觀乎現時市況,「暫避鋒頭」確是誘人的策略。恐怖襲擊幾乎無日無之,歐美國家以至中國又不時傳出負面的經濟消息;兼且,油價高企和利率攀升,亦為公司盈利蒙上陰影。在利淡因素壓抑下,各主要股市相繼下挫,部份更跌至今年新低。難怪不少投資者考慮先行套現,再從詳計議。
問題是,甚麼時候才會雨過天青?誰又能保證更大的風暴不會隨之而來?沒有人能說得準,皆因沒有人擁有一個能透視未來的水晶球。當跌市時沽售股票,縱使沒有虧損,回報亦會有限,而倘若重新入市時又逢跌市,不僅白費功夫,甚至會招來雙重損失。

錯失升市損失大
更重要的是,有關策略極易損及長線回報。曾被《時代雜誌》推崇為全美首席基金經理人、現為富達管理及研究公司副主席的彼得林治(PeterLynch)指出:「如果你為怕虧損而在跌市時離場,你大有可能錯失下一輪升市,這是揣度市場最大的風險之一。」
為甚麼呢?彼得林治解釋:「當股市轉勢時,《華爾街日報》不會在頭版大字標題說──『牛市明天開始』。當你察覺牛市重臨時,往往已失去最黃金的進場機會。」
這個失算或會代價不菲。以美股過去25年為例,只要錯失期內表現最佳的40個月,每年的平均回報率便會由超過11%跌至僅略高於1%!

堅持長線是上策
事實上,壞消息永無休止。回顧1990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時,其銀行體系又出現危機,大量「儲蓄和貸款」公司倒閉,同年美國更派出50萬大軍進攻伊拉克,可謂內憂外患叢生;但1991年卻是美股歷來表現最佳的其中1年,標普500指數更在數年之間上升超過30%。因此,彼得林治再三叮囑投資者,切勿被壞消息的噪音蒙蔽視聽,無論市況如何,堅持長線投資方為上策。
如何能培養這種定力?關鍵在於認知和執行。投資者必須首先認識自己,這包括個人的投資目標、回報要求及風險承受能力;其次是認識股票──以股東的心態投資在一家公司,而非以賭徒的心態押注在一項彩池;最後是認識股市,明白波動是市場的本質、時間是跨越波動的橋樑。
在執行方面,投資者必須做好功課。倘若自行購買股票,必須小心選股;倘認購基金,亦須深入了解及細心篩選,同時應採用分散投資策略,切勿孤注一擲。最重要的是,秉持長線投資信念,勿被聳人聽聞的壞消息動搖決心。
歷史上,1928年至1938年是美股表現最差的10年,即使這樣,期內標普500指數每年的平均跌幅仍少於1%。而從第2次世界大戰至今,標普500指數從未在任何一個10年期錄得負回報。
兼且,縱然從第2次世界大戰以來,美股曾出現32次10%或以上的跌市,包括12次跌幅達20%或以上的熊市,但按整段期間計算,標普500指數每年的平均升幅仍超過10%。

4項長處要緊記
不少投資者之所以「贏一粒糖、輸一間廠」,原因在於沒有小心選股,並屢次嘗試揣度市場時機。倘他們能克服恐懼及改變投資方法,反而有更大的長遠勝算。
正如彼得林治說:「投資股市而又想着下星期是世界末日,那是行不通的。你必須保持樂觀、做好功課、訂出實在的投資年期,並理解股市是喜怒無常的動物,接受它的波動性。假如你擁有這4項長處,你毋須擁有水晶球,更毋須測度市場。」
他更指出:「放眼30年來看,無論你在每年的頭一天、股價最高的一天或股價最低的一天入市,最終的回報並無重大分別。關鍵是持之以恒,堅持長線投資,不因揣度市場而弄巧反拙。」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富達投資熱線:26292629
網址:www.fidelity.com.hk
本文件內所載為富達投資的觀點,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被視為促銷或建議。富達投資擁有本文之版權並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