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正等候進行肝臟移植的輪候隊伍長達一百二十多人,在缺乏肝臟捐贈的情況下,北上換肝成為病人的另一保命選擇。香港大學醫學院肝膽外科主任盧寵茂指出,北上換肝成功機會率為五成,但出現致命併發症的情況也達百分之五十。不過,卻有愈來愈多病人寧願孤注一擲,北上尋覓一線生機。 記者:陳倩雯
現時到內地進行換肝的手術費用約十至三十萬港元,病人一般毋須輪候。瑪麗醫院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共有十七名病人北上換肝後到該院跟進病況,今年至今也有十七宗個案。盧寵茂估計,今年全年北上換肝的病人數目最終將達三、四十人,「一格病房六個病人中,有兩個都係返大陸換肝。」
但他警告內地從死人身上取出屍肝的技術欠佳,每兩名北上換肝的病人中,即有一人在換肝後出現瀰漫性膽管損害,可導致全身嚴重感染,唯一救命方法是再度換肝。
他憶述一名一向體健魁梧的三十多歲男子,其慢性肝病在今年五、六月時突轉為急性,需盡快接受換肝手術。在沒有屍肝可供移植下,其兄姊均願意捐出部份活肝,可惜二人分別有脂肪肝及肝炎,不宜捐肝。正當他快將在深切治療部陷入昏迷時,家人決定送他北上換肝。
病人在手術後返港,即出現瀰漫性膽管損害,細菌入血。病人家屬於是再次送他到內地換肝,可是當地醫生認為他不再適宜進行手術,無法替他換肝。病人的情況一直惡化,最終在上月初逝世。對於病人無奈冒險北上求存,盧寵茂並不反對,「作為醫生,我唔會鼓勵。但你要幫佢哋諗吓,上去都重有二分一機會,喺香港就直頭冇機會。明知喺香港等到嘅機會只有一成以下,呢個決定未必一定係錯。我唔會叫佢哋唔好去大陸做。」
盧寵茂強調,醫院管理局現時只會為在港換肝的病人支付首年藥費,但就不會為北上換肝病人支付,有關藥費轉為由醫院自行支付。其中有三百病人需長期服用的抗排斥藥,每年花去瑪麗醫院一千萬元。
他呼籲市民死後慷慨捐肝,即可紓緩屍肝緊張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