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韓國為何突然減息 - 何洋

蘋論:韓國為何突然減息 - 何洋

踏入8月,出乎市場預期之外,無懼油價高企所造成的通脹壓力,韓國中央銀行突然減息0.25厘,為該國13個月以來首次減息。是甚麼原因令韓國的央行急於減息呢?
亞洲金融風暴後,為了令消費成為帶動經濟復甦的火車頭,韓國政府曾大力鼓勵國民申請及使用信用卡。一時間經濟的確因個人信貸的大幅增加而有所改善。由強勁的消費帶動,韓國的經濟增長隨之在2002年錄得高達7%的增速。可是,一個由個人信用支撐的經濟泡沫亦隨之形成,並在不久之後破滅,令2003年的經濟增長大幅回落至3.1%。
個人負債總額在今天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5%,而個人破產的數字亦不斷上升。官方數字顯示,信用卡壞帳的數額由1999年的1萬億韓圜上升到去年底的7萬億。在個人債台高築的情況下,國民的消費意欲相當疲弱。8月初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國民對經濟前景相當悲觀,指數的水平為89.6,為2000年12月以來錄得的最低水平。
內部消費疲不能興,靠出口推動經濟如何?和日本的情況相類似,近年韓國大量出口到中國,令韓國經濟的總體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其對中國的出口。2004年1-6月,中國從韓國進口金額達2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55.5%,位列同期中國前10位貿易夥伴的第6名,僅次於歐盟、日本、美國、香港特區和東盟。但隨着中國近來實施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其對韓貨的需求亦必然會隨着經濟的降溫而減慢下來。
正是在這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即使面對油價持續上升所可能帶來的通脹威脅,韓國央行決定冒險減息,希望能透過低利率政策來刺激國內消費和投資,以保持穩定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