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夫婦創業專賣泰國雜貨

失業夫婦創業專賣泰國雜貨

一對年過50、雙雙失業的夫婦,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被迫創業,在佐敦開「泰發雜貨店」,售賣泰國雜貨及食品,雖然每日工作13小時,每月只有微薄盈利,但兩人都說有工作就已經好開心。

黃河清本來在地盤工作,由於長時間在強勁噪音下工作,耳朵給震得半失聰,即使恤衫口袋內的手提電話響起,亦未必聽到;去年任職的建築公司因虧損結業,他便加入失業大軍。黃太是泰國華僑,任職的泰國餐廳也執笠收場;由於不懂寫讀中文,求職更見困難。

佐敦開業免競爭
半年內夫婦先後失業,由於搵工困難,於是想到創業,可是茫無頭緒,後來,黃太想到香港有不少泰國鄉里,自己又熟悉泰國事物,兩夫婦最終決定開設泰國雜貨及食品店。
最初他們想在泰國食品店的集中地九龍城開店,可是,考慮到該區同類店舖多,競爭大,自己又是初哥,難與比拼,最後決定在佐敦開業。這一帶有不少南亞裔如印度人、尼泊爾人和巴基斯坦人開食店或雜貨舖,有助吸引東南亞和南亞裔顧客光顧。

奇趣貨品作招徠
貨源方面,他們找到一家供應泰國雜貨公司在香港的營業代表,每星期落單兩次,空運新鮮食品到來,乾貨則每月從海路運到。「我們不用理會運輸及運費,只需付貨品的批發價。」黃河清說。
泰發雜貨店出售的貨品類別簡單,除了泰國藥品和報紙雜誌,其餘全部都是食品,有乾貨、濕貨,品種繁多,有些看來新奇有趣,烹調方法特別,都是香港一般不常見的。
顧客以泰國人為主,他們雖在香港定居,但不改泰式口味,以往都去九龍城買,泰發開業後,他們多了一個購物點。採訪期間,有位泰籍黃太太,雖居於大埔,竟遠道而來買菜。黃太說:「泰國人最愛吃甜酸苦辣,餐餐都要。」

「有得做已經好開心」
泰發店舖原本開在佐敦道,後因加租,難以負擔,遂搬到南京街,至今已半年了。黃河清說,開舖初期,因缺乏經驗,貨品如何擺位也不懂,所以蝕錢,現已漸上軌道,熟客愈來愈多,生意漸入佳境,由初時每日做1000元生意,增至約1500元,開始有微利。
不過,黃太說,做這檔生意十分辛苦,一星期七日,每日由上午11時至晚上12時,所賺的僅夠兩夫婦餬口。常常笑容掛在臉上的黃河清則沒有怨言,只說希望冬天快些到來,屆時人人想吃辣,生意會更好。回想失業的日子,兩夫婦都說:「有得做已經好開心」。
記者:陳嘉文

泰發出售多種香料,有金不換、甲泡菜、萬歷、茴香、青檸及香茅等。

泰國娛樂雜誌每周空運抵港,每本賣12元,吸引不少泰國追星族購買。

泰國藥物是不少在港居住的泰國人必需品,如皮膚膏、藥油等,泰發亦有得買。

泰發的食品全部由泰國空運到港,乾貨則用船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