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資有功戒嚴殺人有過

走資有功戒嚴殺人有過

羅孚

鄧小平百歲誕辰紀念,歌功頌德的文字和電視,排山倒海而來,以青史之筆,評述他一生的功過是非,這樣的議論都很少看到。人們只是看到前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的文章,批評鄧小平沒有利用自己崇高的政治威望進行政治改革,是他最大的失誤,這是僅有的一人一文。
鄧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帶過大軍──第二、第三野戰軍,打過大仗淮海戰役,挽中國於文革重災的邊緣,引中國入小康漸富之境,他的功勞人們是不會忘記的。
就從文革算起,他被判定為僅次於劉少奇的第二號最大的走資派,他終於在文革以後,以改革開放大踏步走資,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使自己從第二號的最大走資派,成為名副其實第一號最大的走資派──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鄧小平在經濟上展開了開放的大手筆,使人們對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在政治上也能開放而大有作為。但他卻令人們大失所望,他用「四個堅持」來堵住了政治開放的道路,他堅持走社會主義的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他用這四個堅持,堵住了政治上的民主改革。

對於毛澤東思想,他認為有錯誤,可以批評,但又不可太批。「文革」是毛澤東親自發動和領導,把國家推到災難的邊緣,不批不行,太批卻不許,就以「宜粗不宜細」來敷衍過去。
早於文革,有過反右,把四、五十萬知識分子都打成「右派」,為文革先作出伏筆。在這件事情上,鄧小平是有私心的,他支持讓許多右派可以改正,卻保留了章伯鈞、羅隆基等四、五名最大「右派」,不予改正,以證明反右沒有錯,還是反得對的。反右是毛澤東的問題,但這上面也有鄧小平的帳。當年坐鎮中央,主持反右大計的就是他鄧某人。
文革是由葉劍英突襲拘捕「四人幫」而扭轉局面。鄧小平是緊在後面,急起走資,使自己成了第一大走資派。文革以前,他沒有走資,只是空有走資之名,文革以後,他放開腳步走資了。
他要穩步走走資的路。六四時候,他這樣說:「如果一定要射殺二十萬學生才能避免一百年的混亂,我會這樣做。」

李光耀說,他當時認為這是對的,現在還是認為這是對的。但是,對大多數堅持和平、民主的善良的人們來說,當時和現在都不認為這是「一定要」幹,一定要用槍枝和坦克來取得穩定和發展,殺二十萬人也無妨的事。
六四據說只殺了幾百人,在他來說,在大屠殺二十萬的設想來說,這是太少了。
那時他是中央軍委主席。動員軍隊,實施戒嚴,當然是軍委主席才有資格下這命令。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是李鵬,李鵬在發表鄧小平百歲誕辰的紀念文章時就有意提到他這軍委主席來交代責任。這是有關紀念文章中唯一這樣寫的。
目前要北京當局平反六四,是太早了。這等於要他們造鄧小平的反。
不管怎麼說,動員軍隊戒嚴,下令六四開槍,鄧小平是有責任的。它之為錯誤,正如「改革開放」之為正確都是毫無疑義。
……………………………………………………
作者為資深報人、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