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怎能把鄧小平變成「凡是派」! - 盧峯

蘋論:怎能把鄧小平變成「凡是派」! - 盧峯

昨天是中共元老鄧小平先生的百歲誕辰,中國官方特地舉辦隆重的儀式紀念這個日子;而在紀念之餘,各級官員都不忘宣講鄧小平先生生前的指示、說話、訓誨,一方面表示高舉鄧小平的改革旗幟,另一方面則要與某些具體的政策「保駕護航」。例如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先生就特意複述鄧小平先生八十年代時的指示,以表明中央政府干預特區的民主發展是必要的,以表明只有當普選能選出「愛國愛港」人士治港時全面普選才能在香港推行。
鄧小平先生毫無疑問是一位重要及傑出的領導人,對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也有重大的貢獻,但是他跟其他政治家、跟其他領導人一樣都只是一個人,都曾受到歷史的制約、都曾犯下大大小小的錯誤。例如五十年代時在反右運動中殘害知識分子、八九年的六四鎮壓殘害市民及學生都是鄧先生的重要失誤。因此不應把鄧小平先生的「指示」、「說話」視為永遠正確的真理,更不應把他的話視為指導政策的「天條」,規限中國社會以至香港社會的發展。
就以香港的民主發展為例,鄧小平先生當年的指示是在中英處於明爭暗鬥的情況下作出的、是在中國仍處於經濟發展初階段時作出的、是在中港關係仍然疏離及隔絕的情況下作出的;可以說,整個指示都是在防止和平演變這樣的心態下定出來的。但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香港已牢牢的成為中國主權下的特區,中國已成為亞洲經濟的火車頭,中港的利益是前所未有的一致及融和,中國本身更已演變成比以往更開放、更流動的現代社會。這樣下來,那種處處提防港人、處處限制港人發展民主權利的指示還有甚麼價值、還有甚麼需要呢?這樣下來,那種規限港人只能選出某類候選人的想法不是已徹底過時了嗎?
而且正如另一位中共元老任仲夷先生所言,鄧小平先生能成為改革開放政策的總設計師,關鍵在於他能打破「凡是派」所定下的種種框框,堅持透過實踐而不是甚麼永遠正確的思想、指示或理論作為檢驗政策、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若果現時當政的官員反過來把鄧小平先生的指示變成永遠正確的真理,要求凡是鄧先生說過的、指示過的都不能動,那不是完全違背了鄧小平先生的核心思想,那不是在為中國的發展、香港的發展規限在過時的框框中嗎?
(圖)不應把鄧小平在中英明爭暗鬥時的指示當作「天條」,規限香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