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不應收窄股票買賣差價

投資縱橫:不應收窄股票買賣差價

港交所(388)推出諮詢文件,建議收窄股票買賣價位,只從大方向考慮,這建議有弊無利,不值得支持。
任何改革都應該有引發這一改革的原因,若認為有更改的必要,亦必須是利大於弊,但港交所在兩方面都站不住腳。

投機有利市場流通
諮詢文件提及其他市場的「買賣差價」制度,這資料若是要證明港股的制度缺乏競爭力,則不成理;若為改變而改變,又不會提升競爭力,改甚麼?縮窄價位若是港交所與監管機構共同的構思,則有理由相信這是源於「市場波動或被操控而有必要糾正」的想法,但「波動」有何壞處呢?波動是提供短線炒作的動力,為投資者提供流通量及套現的機會,其實是正面的,經濟學家由來正面肯定投機者的市場功能,何須打擊?
至於市場或受操控,這亦把問題簡單化,市場操控存在於不同的市場,有不同且複雜的原因,不單是價位的闊窄問題,更何況打擊市場操控是監管上的問題,企圖以縮窄價位解決這問題,既不恰當,也不能收效。
若縮窄價位的建議落實,筆者可在此預告,大戶在影響市場的手法上會作一些改變,開市時將經常大幅高開或低開,要反方向收復失地將甚為困難,到時港股的市況將被扭曲,開市後港股轉為窄幅橫行或成為未來的特色,而成交金額將愈來愈縮。
驅走炒家的市場不但會打擊證券從業員的生計,亦會影響投資者的利益,更糟的是,沒有足夠流通量的市場,股市的集資功能也將被嚴重破壞。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