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香港人遊日本最愛瘋狂購物,甚麼古迹文物、摩登設計、現代藝術一概無關。旅行目的人人不同,一般港人喜購物,誰說不是善事?開商店的老闆肯定歡迎便是。再說,購物可減壓,千真萬確,那麼多口袋豐厚的太太或怨婦每天中午落床,先洗頭整髮然後大包小包地shopping,為乜?她們家中存貨隨時多過一般boutique,買?只為寂寞。幫襯高貴設計師?多個姊妹談心啫。
出門除了工作,便是散步散心;人人不購物,似我,肯定人家商店關門大吉。
碰上好書店、見到設計大方實用又稱心的各式袋袋,或者與別不同的餐廳,那份使錢的衝動還是免不了。
今天家中好書、閒書及雜誌數量不可能少過萬本,問題是多少萬,可以開一所小小圖書館囉;情況不下衣櫃存貨多過boutique的小姐太太們。如今買袋瘋狂程度,雖然不及PRADA七、八年前剛上位,推出黑色降落傘布料背包旅行袋系列的日子。那時到米蘭,殺入PRADA總店,先來三個最新背包,自己一個,肯定還有朋友適用餘下兩個。一個出門三數天的小旅行袋,一個出門一頭半個月的大袋,另加裝梳洗牙膏牙刷的toiletrybag,如此大袋裝細袋,買下七、八個袋,才滿心征服感步出店門。嗱!嗱!嗱!就是這種美妙的征服感,支配着一部份購物慾港人,能醫百病,如果不是回家要看card數,簡直驅魔趕鬼。
一段時間,一年要去翡冷翠起碼三次,有朋友認為某次我送他當地買回的鞋子好穿,託我再買。朋友要的才一雙,在下卻先買十雙八雙,阿媽、家姐、甥女、姪兒、死黨……不過買鞋也真是我的強項,倫敦CoventGarden未開Dr.Martens專門店前,到出售它的Shelleys買了起碼三十對給自己,還有姪兒及甥女的,加在一起十分襟計。
JOYCE八折,不用等半價也會引起我的衝動。然而買了那麼多,人家看我還是一身黑,何解?買回來,開心過,東西幾乎全數送走;生活簡約,所需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