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業投資不足種惡果

石油業投資不足種惡果

【法新社倫敦電】石油專家指出,國際原油價格近期因供應緊張而攀上天價,是石油公司過去幾年來投資不足所種下的惡果。
專家表示,不論是大型石油公司還是主要產油國,過去幾年來似乎低估了全球、特別是中國以至整個亞洲區的石油消費增長。牛津能源研究所主管斯金納指出,從大型石油公司過去幾年來的勘探及生產石油與天然氣的開支來看,他們確是投資不足,現時正急起直追。

各業務環節現樽頸
但斯金納認為,石油公司如今要大量增加供應談何容易;例如要開發西非洲和墨西哥灣海岸的離岸深水油田,以及一些非傳統的石油來源地,是非常困難,且成本甚高。
巴克萊資本能源研究部主管霍斯尼爾同意斯金納的看法,他認為不論在人力還是資金上,能源業在整個90年代均投資不足,造成業內在生產、煉油、鑽探開採、專業服務以及管理能力等多個領域,出現大量樽頸。
油價在90年代下跌,曾在1998年滑落至每桶10美元,導致石油公司急於削減成本,並把精力集中於併購方面。斯金納說,石油業90年代主力於併購,在經營文化和行業結構上發生重大改變,以往公司裏的重臣工程師和地質學家靠邊站,改為倚重會計師、律師和財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