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慈雲山二千名長者輪候平安米外,昨在牛頭角下邨輪米的一片人潮,亦是貧苦階層的寫照,眾人甘願長時間輪候只為獲派一包米,其中一人就是盲婦「霞姑」,拮据的她每天為生活而掙扎,一包米可讓她吃好多餐,所以輪候四小時亦在所不計。
五十六歲的徐聲霞,廣州人,先後在粵港兩地誕下一女兩子,後來移居本港,同屬盲人的丈夫在幼子出生後另結新歡,霞姑遂與之離婚,現與暑假後升中五的十七歲幼子同住彩虹邨。
「唉!個大女三十一歲,有自己頭家,大仔做酒樓,經常失業,都唔知去咗邊,佢哋差唔多兩年未探過我,個細仔又唔黐家,好少陪我嘅。」霞姑道出自己的辛酸。
霞姑說昔日靠街頭賣唱行乞養家,後來領到綜援後才停止,可是各項支出龐大,包括屋租、生活費、幼子的學費及零用等,四千八百多元的綜援金並不夠,故銀行存摺紀錄經常接近零元。
家中的電器用品全是慈善機構捐贈,霞姑為省吃儉用,多是吃菜,而且將午飯和晚飯縮為一餐,她說一包米可讓她吃好多餐,所以輪候四個小時亦在所不計。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