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總:港乒乓球發展樂觀

乒總:港乒乓球發展樂觀

【本報訊】香港乒乓球男雙代表在奧運中創出「坐亞望冠」的驕人成績,香港人除了高興之餘,由於「雙雄」高禮澤和李靜都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免有人會感慨仍是「國援」的功勞。現時身在雅典的香港乒乓球總會會長余潤興表示,相信今次的好成績可以令香港人接受他們的香港隊身份,同時他亦對香港未來的青少年乒乓球發展非常樂觀。

陳丹蕾:青訓水平提高
余潤興表示,其實香港乒總正在積極發展一批本地土生土長的青少年運動員,例如與恒生銀行合作成立乒乓球訓練學校。但由於客觀因素,例如香港小朋友要兼顧學業,家長的支持度有限,因此成績始終及不上內地的運動員。不過,他對香港未來的乒乓球發展仍然是十分樂觀。
另外,曾經為香港爭取過不少榮譽的前乒乓球香港代表陳丹蕾,昨晚在獲悉港隊肯定會在奧運獲得首個乒乓球獎牌後,表示十分高興。她說,現時香港用於乒乓球發展上的資源,比起十年前多很多,特別在青訓方面,水平亦提高了很多,長遠來說,香港乒乓球前景是很看好的。

港人容國團為國首奪冠
事實上,首位為中國取得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的原來是香港人,同時也是中國在任何體育運動上第一個世界冠軍,他就是一九三七年在港出生的容國團,一九五九年,當時二十二歲的容國團以中國代表身份在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贏得世界男子單打冠軍。
當時乒乓球只是使用木板比賽,容國團以俗稱「匙羹板」的直板稱霸乒壇,當時他深信直板是勝過歐洲運動員慣用的橫板。可是他卻無法看到中國日後如何利用乒乓球在世界政治及體育舞台上大放異彩,因為他在一九六八年只有三十一歲的時候,便不幸在文革中被迫害自殺身亡。
至於香港的乒乓球發展方面,最光芒四射的日子在五十年代,可說是人才輩出,但至七十年代無以為繼,香港乒總開始引入內地球員,至今日這情況仍然繼續,其中不少女球員如齊寶華和陳丹蕾更曾為香港爭取過不少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