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天酷熱氣候相信已教很多市民吃不消,根據天文台昨天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到本世紀末香港的天氣比現時還要熱得多,平均氣溫將會上升攝氏三點五度,每年酷熱(超過攝氏三十三度)的日子將由十一日增至二十四日,而冬季的寒冷日數則將會少於一日。
據天文台方面解釋,導致香港氣候變得更熱的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全球溫室效應持續加強,其二是香港本身的都市發展令熱空氣更易累積、更難消散。
雖然天文台估計的是本世紀末的氣候變化,對市民目前的生活沒有即時的影響,但是香港的氣候變得愈來愈悶熱、變得愈來愈反覆,對香港的持續發展是有害無益的,對我們下一代、下幾代的生活肯定有重大的壞影響。市民及政府實在不能再袖手旁觀,任由香港變成一個「火爐城市」。
首先該做及能做的,自然是重新考慮香港的都市發展及規劃,以減少熱空氣累積不散的問題。例如在市區重建時避免再在市區中心地帶興建更多摩天大廈,反而預留較多土地作廣場及公園,以減少熱空氣歷久不散的情況。此外,一些交通管理措施例如規定汽車在街道等候時熄掉引擎、例如減少汽車在市中心地區流動,又或是改善大廈空調系統的排氣設計都有助減少市區及繁忙街道的「熱浪」。
當然,要避免香港變成「火爐」,最根本的還是要減慢全球暖化、還是要避免溫室效應不斷加劇。而要做到這一點,每一個國家及地區特別是經濟較發達、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較多的地區都有需要重新考慮本身的能源政策、重新考慮交通模式,例如是否能減少使用石油之類的石化燃料作為能源、例如能否使用更多再生能源、例如能否逐步研發以電力或天然氣車輛取代燃油車輛……等。我們認為,香港雖然只是一個七百萬人的城市,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微不足道,但香港也應當負起全球公民的責任,為避免全球暖化出一分力。我們更認為,香港該積極與珠江三角洲合作,一起處理暖化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應該看到,珠江三角洲及華南地區在未來十年將是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汽車數量肯定大幅增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肯定會急速上升;若果香港能加強與珠江三角洲合作,推動珠江三角洲地區及早處理溫室氣體及暖化問題,對減輕整個地區以至全世界的溫室效應都將有正面的影響。
不久前上映的電影《明日之後》(TheDayafterTomorrow)令不少美國觀眾擔心溫室效應真的會令世界再次陷入冰河時期,以致美國官方要澄清電影中的可怕氣候不會出現。是的,《明日之後》的極端天氣出現的可能性極低,但溫室效應及全球變暖卻已是不能否定的事實,港人及特區政府若果不盡一分力減低溫室效應,香港將難免成為一個「火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