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受污染紅蟲數量多

水質受污染紅蟲數量多

在九龍公園泳池發現的紅蟲,成蟲是一種外形像蚊子但不會叮人的昆蟲,名為搖蚊。搖蚊有羽毛似的觸角,是一種常見的溪流生物,分布甚廣。搖蚊的成蟲生命期極短,往往在交配後便死亡。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梁士倫指出,在自然界的河溪不難發現水中有紅蟲,因附近的搖蚊往往會在水中產下一堆啫喱狀的卵,數量由十隻至逾萬隻不等,蟲卵約一至兩天便孵化成幼蟲。

數星期長成搖蚊
作為搖蚊幼蟲的紅蟲生命力極強,身體呈現紅色是因為體內有血紅素,表示幼蟲可以儲存氧氣然後在低氧的情況下繼續生存。無論在清潔或污濁的溪水,牠也活得怡然自得,不過資料顯示,紅蟲在受污染的水域裏數量較多。
養魚者在店舖買來用作餵飼金魚的紅蟲,正是搖蚊的幼蟲,但梁士倫稱,在店舖出售的紅蟲多數以雞糞作培育場,吸引搖蚊產卵後孵出大量紅蟲。在野外自然界,紅蟲同樣是依靠進食有機物維生,包括腐植類的食物如枯葉,而紅蟲在水中生活約二至七星期後,便會結成蛹,再長成搖蚊。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