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間派?

誰是中間派?

盧子健

日前有報道說政府高層評估立法會選舉形勢後,認為新一屆立法會內民主派和保皇黨都不會佔多數,要力爭中間游離的七八票,因此會對這些所謂中間派議員委以重任,爭取他們的立場與政府維持一致。這則報道引人發噱。如果政府想法真的如報道所描述,便相當幼稚。究竟是政府沒有人才,抑或由於指導思想大錯特錯,有才能的人亦無用武之地。
無疑,立法會在審議條例和政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在立法會內數夠票,是合理想法。但立法會從來權力不大,過去幾年,保皇勢力在立法會內更佔有明顯優勢。為何政府過去幾年施政舉步維艱,面對立法會如此害怕?
問題核心是:政府沒有民心。有民心,在立法會沒有多數,政府工作困難些,但也不會一籌莫展。看看美國加州,共和黨的現任州長阿諾面對民主黨壟斷的州議會,甚至還要面對不少也是民主黨人的下屬政府官員。他上任以來施政一直得心應手。無他,民心在他一邊。

沒有民心,在立法會佔有多數也沒有用。過去幾年,政府在立法會內有保皇勢力的多數票支持,施政一樣癱瘓,難道在新一屆立法會內拉攏幾個所謂中間派議員就能扭轉乾坤嗎?
直選議席在上一屆立法會只佔總議席的四成,但直選議員的政治取向是民意風向標。上屆二十四個直選議席中,民主派佔了三分之二,但他們卻是被針對和孤立的反對派。政府以少數特權集團在立法會內的多數來壓制有民意支持的立法會內少數,終於在廣闊的民意天地中形勢愈來愈惡劣。政府通過國安立法的計劃,不是因為立法會內反對派的阻撓而告吹,而是因為超過五十萬人在街頭上的怒吼。
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如無意外,選民將會再次懲罰一直保皇的候選人。由於比例代表制的限制,民主派要贏取超過三分之二的直選議席難度極大,因此在來屆立法會內仍會居於少數。但一次又一次的民主選舉不是已經給予政府清楚的信息嗎?就是三分之二的港人在特區成立以來選擇站在反對派的一邊。

因此,政府現在每天應該想的是如何爭取這些長期對政府不滿的人,而不是立法會內的所謂中間游離票。坦白說,我想不到誰是中間游離票。在直選議員中,基本上立場鮮明,不是反對派就是保皇黨。在功能議員中,除了少數反對派外,大多數其實都是政府支持者。他們不一定是保皇黨,但政治傾向保守,在關鍵時刻都會支持政府。他們並沒有甚麼與政府討價還價的能力。
問題反而是,如果政府的政策太過悖逆民意,這些本來願意支持政府的人也會「背叛」。去年七一大遊行後,多名保皇議員調整立場就是最好例子,田北俊寧願行政會議席位也放棄,政府有甚麼比這更重要的職位來吸引所謂中間派議員呢?
說來說去,回到起點。政府要尋求港人支持,才有議會的支持。而尋求民眾的支持,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不能作為策略來考慮。指導思想錯誤,策略再高明,也只有失敗的下場。
……………………………………………………
作者為公共事務顧問,文章隔星期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