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油價雖高滯脹不愁

陸叔理財:油價雖高滯脹不愁

昨日談到滯脹會否出現的問題,如果投資者有留意美國周二晚公布的經濟數據,應該會對於全球出現滯脹的疑慮略為紓緩。美國7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意外地下跌,而撇除能源價格等因素後的核心通脹則上升0.1%,這反映出美國的經濟暫時仍未受到油價上升影響。
其實,對於美國、以至全球出現滯脹風險的揣測,我仍然不太相信,而油價上升對經濟的影響,我則仍抱樂觀的態度,因為70年代的石油危機,根本不能和現在的情況相提並論。

對石油倚賴減少
雖然我昨日曾指出,70年代的經濟問題和現在有很多類同的地方,但投資者必須留意的是,石油對推動美國經濟的作用已大不如前,因為美國經濟已不再單靠工業推動。如果再切實一點說,是工業對美國的影響力正逐步減退,因為不少工廠的生產線已遷往中國或一些發展中的國家,令美國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得以逐步下降。故此,雖然油價近日不斷攀升,但對美國通脹的壓力實際不大,同時亦令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的風險下降。
另一個問題是,美伊爆發戰爭雖然對石油的供應有所影響,但油組同時卻不斷增產去壓抑油價的升勢,這是70年代沒有出現過的情況。當年產油國的機制基本上不能和今日相提並論,各產油國各自為政,只希望從別的國家中攫得更多的利潤,但就從沒有想過油價如果持續上升,會對經濟帶來何種危機,結果便導致70年代全球經濟大衰退的情況出現。相信各國已吸取了該次經驗,現在油組已訂立了一套頗為有效的控制油價機制,故此全球再次面對石油危機,並導致經濟出現大衰退的機會,應該不大。

中國因素毋過慮
當然,最令人擔心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太快,可能會令石油供求距離不斷拉近,最終導致供不應求的情況。但對於這一點,相信中國政府早已洞悉,因為他們在油價未出現顯著升勢前,已實施了宏觀調控,這反映他們明白石油能源材料價格如果顯著上升,最終只會為經濟帶來嚴重破壞,所以及早採取措施去遏止。故此我相信,中國經濟發展導致石油供不應求的機會亦不大。
有一點投資者必須留意的是,雖然中國石油供應仍然很倚重外國進口,但由於中國本身亦有石油蘊藏,加上勘探石油的技術正不斷提高,故此相信隨着中國的產油量不斷增加,最終應可抵銷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對石油供應所帶來的威脅。
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我對於石油價格上升令全球出現滯脹的疑慮並不大,除非油組突然和美國等領導性國家產生摩擦,否則,我絕對相信油價高位只是短暫性的現象而已。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