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衝突南韓中立

台海衝突南韓中立

薛理泰

最近漢城與北京就高句麗歷史上究竟歸屬何方的問題發生爭吵,若干南韓官員甚至放言,將重新檢討韓、中關係,停止對大陸投資等。其實,這些爭吵只是表象,在幕後,韓、中關係已經發生了影響長遠的正面變化。
不久前,一位南韓高官訪問史丹福大學,與筆者討論國際重大事態時,談到南韓外交優先事項已經發生的微妙變化以及發展中的韓中關係,並且透露了南韓高層對台海衝突的立場和政策。他的觀點頗為有趣,發人深省。以下是他的談話要點。
南韓像其他國家一樣,在制訂國際戰略和推行外交政策中,有優先處理的事項。換言之,即確定在足以影響南韓國家安全的重大國際事態中,哪些國家是現實的或者可能的盟友、敵人以及中立國家。一旦確立了優先事項,由於執行政策的力度和慣性作用,一般在至少十年期間內,將左右南韓政府對重大國際事態的立場,並決定其對亞太地區性衝突的政策。
隨着時間的遷移以及國際大環境的變化,南韓政府會對這類優先事項的程序適時作政策性調整。無論是確立優先事項的程序還是對此程序作政策性調整,其貫徹始終的目的,萬變不離其宗,是維護南韓的國家利益。
長期以來,南韓外交上有五個重大事項,即美國、聯合國、中國、日本和俄國。在這五個事項中,以往南韓政府優先處理的程序是:美國第一,日本第二,中國第三,俄國第四,聯合國第五。

近年南韓政府已經對此程序作出了重大調整,目前是美國第一,中國第二,日本第三,俄國第四,聯合國第五。中國已經取代了日本,在南韓政府優先處理事項的名單中,排列第二。不唯如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可能在五至七年以後,中國將後來居上,與美國並駕齊驅,成為南韓最優先處理的外交事項。
南韓政府對其外交優先事項作出政策性調整,主要出於對其國家利益以及周邊事態重新進行審慎評估所致。據悉,下面幾個基本因素促使南韓高層認為有必要對變化中的韓中關係再次作出評估。首先,固然美國能夠威懾北韓不致於入侵南韓,並且在一旦南北韓發生衝突時對南韓提供保護,然而,中國卻能夠對北韓入侵南韓的企圖予以釜底抽薪,使之不至於成為事實。
其次,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南韓最大的出口國家;再次,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南韓最大的投資國家。而且南韓在華投資設立企業,最終產品還是出口到美國,不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競爭能力,而且減少了同美國的貿易摩擦。
再次,按照官方統計,南韓在中國的留學生已達三萬六千人,已超出了在美國的留學生三萬人,真實的留學生可能在五萬人之譜。若干年後,這些人在南韓的影響力會超過從美國回流的留學生。最後,中國已經成為南韓人最大的旅遊目的地,這是中國對南韓擴大影響力的另一途徑。

一旦台海發生軍事衝突,南韓將持何等立場以及採取甚麼對策?答案是:南韓將保持中立;作為最敏感的南韓具體對策是,將不允許美國軍機從南韓的機場起飛轟炸大陸(南韓是否允許美國軍機從南韓機場起飛介入狹義的海峽之間的直接衝突,尚無定論)。
萬一台海兩岸爆發戰爭,南韓政府對此將保持中立的基本評估因素是:第一,兩岸應該和平處理糾紛,南韓不希望台海發生激烈軍事衝突。第二,說到底,兩岸糾紛是中國的事務,如何處理,同南韓國家利益無關,南韓也管不了。第三,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南韓參與戰爭,只會承擔風險,遭致損失,即使美國及其盟國最終挫敗大陸,結果日本將不可避免地從東亞崛起,成為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強國,韓國卻不會從中獲得甚麼好處。因此,南韓在這一重大事態中的利害關係同日本大不一樣。第四,倘若南韓唯美國馬首是瞻,決定介入兩岸軍事衝突,必然會從根本上破壞了培育不易的韓、中關係,導致北京急劇改變對朝鮮半島的政策,造成不可預測的惡果,對南韓國家安全利益構成直接威脅。
至於為甚麼南韓政府不允許美國軍機從南韓機場起飛,對大陸進行轟炸,南韓政府的基本評估因素是:第一,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蘇聯在古巴部署了核導彈,與美國陷入重大危機。美國當即給予蘇聯明確警告,美國將把從古巴射往美國的任何導彈視同從蘇聯本土發射的導彈,對蘇聯予以無情還擊。這在國際關係史上成為先例。南韓為免遭致大陸反擊,不會允許美國軍機從南韓機場起飛對大陸進行轟炸。

第二,韓、美簽訂的防務條約也為南韓政策提供了法理基礎。韓、美防務條約規定,美國對南韓的軍事援助局限於朝鮮半島發生的軍事衝突,美國提供的援助是單方面的。條約並沒有規定南韓必須對在亞太地區發生的其他軍事衝突向美軍提供援助。這與目前日本、美國簽訂的防務條約性質完全不同。
南韓最終將對兩岸軍事衝突採取何等立場和政策,尚在未定之天。無論南韓採取何等立場和政策,據信將對日本發生一定程度的牽制作用,這一點,是耐人尋味的。
……………………………………………………
作者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