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參與投機要先備課

理財智慧:參與投機要先備課

早陣子一位朋友問筆者有關認股證的問題。他本身已買賣股票多年,對於股市有深厚的認識,但是以往較少作出投機活動。
故事的上半部份,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來電,說有一個大好投機機會,因為有一隻滙豐認購證已「升仙」,股證在年底才到期,行使價大約在120元左右,十分抵買,於是便建議與他合資投機。

窩輪條款須了解
筆者朋友聽從了友人的建議,買入數百萬份這隻滙豐仙輪。不習慣投機的他,其後問筆者這個投機策略是否明智,並給了一個股票編號讓筆者去翻查資料。結果我發現,此股證之所以比其他滙豐輪便宜,是因為它是X輪,屬於平均回報(AverageReturnCallWarrant)的品種。在有效期間,會計入4次結算日的滙豐股價,得出平均值後,才計算股證的價值。由於之前兩次滙豐股價也不到價,尚餘兩次的結算日,滙豐股價要超越125元,股證才不會變廢紙。筆者建議友人先平倉再作打算,於是在翌日平倉,在短短數日間,本金已經損失達3成。這個教訓對他來說都算昂貴。

勿忘光棍佬教仔
在檢討後,筆者的友人犯了不少錯誤。首先他對產品認識不深。好的方面是他一開始已經明白這是投機,已有虧本的準備;但因他較少作出這樣的投機活動,在買賣金額方面,可能超越他所能承受風險的能力。
其次是他的友人在買賣之時,並沒有作出全面的資料搜集。一隻股證的溢價比其他股證便宜,必定有其原因。在資訊流通的金融市場,甚少會出現一些很「着數」的情況。最後發覺這是特種輪,因此才那麼便宜。
第三點要詬病發行商。除了幾間較活躍的發行商肯把發行章程放在其網頁上,其他發行商的特種輪章程未必能在網上找到。平均回報輪這種計算較為複雜的東西,最低限度也要讓人知道之前結算的狀況,讓投資者衡量是否抵買。但筆者在網上找來找去,也找不到有關章程,難道每次買賣之時,要打電話找發行商索取?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