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高企,已令全球經濟出現危機。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海泉周初更表示,油價如果升越50美元,全球經濟可能會面對滯脹風險。
「滯脹」這一個名詞,對於不少投資者而言,可能會頗為陌生,但如果滯脹真的出現,將會令全球經濟陷入一段較長期的衰退期,投資者實在不應忽視有關問題的影響。
到底何謂滯脹(Stagflation)?簡單而言,滯脹是在經濟增長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的情況下,物價仍持續上升。由於物價飛升並非由市場需求增加所帶動,反而極可能是受到油價飆升等非正常因素所刺激,所以最終結果是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從而令整體經濟步入衰退期。
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歐美國家便曾出現一段頗長時間的滯脹,令兩地的財金官員均束手無策──若透過加息等貨幣政策來遏抑通脹,只會加速經濟衰退;但若果不加息遏止通脹加劇,又可能會令價格飆升的問題更加失控,人民的生活亦只會更為艱苦。
同時,如果以調低利率的方法來刺激經濟,最終只會令通脹更為失控,而貨幣亦有大幅貶值的風險,購買力下降的速度只會更快,不利於經濟發展。
所以比起通縮及通脹,滯脹問題其實更加複雜,而至今仍未有一個應付滯脹的萬全對策。
至此,相信投資者對滯脹問題應該有初步了解。但為何市場會擔心全球經濟出現滯脹問題呢?鑑古推今,這便要回顧一下1973年的石油危機問題了。
其實70年代出現滯脹的主要原因,便是因為當年中東爆發戰爭,令石油供應突然短缺,加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工業發展剛步入黃金期,對石油的需求持續強勁。在供應減少需求增大的形勢下,石油危機便因而出現。
油價受這項因素帶動而大幅上漲,工業產品價格亦顯著上升,美國人民的購買力相應下降,從而拖累全球經濟的需求呈現萎縮,捲入滯脹漩渦,其後更陷入長期大衰退。
觀乎現時全球的經濟情況,和70年代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如美伊戰爭令油價長期高企、中國的工業發展步入黃金期,對石油的需求大增等,這些近似的因素,確實有令全球經濟陷入滯脹的危機。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