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差三千 上海老闆歧視外省工

待遇差三千 上海老闆歧視外省工

上海市薪酬冠內地各省市,打工仔平均年薪收入高達四萬八千元人民幣,但當地專家警告,勞工市場暗藏收入歧視的隱憂,不僅行業待遇差別擴大,外地人在上海工作亦被歧視,待遇較本地人差,年均收入一般較本地人少三千元。

白領加薪幅度多過勞工
中國社科院人口所的調查發現,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平均年收入要比上海人少三千元。上海復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封進解釋:「這個收入差距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其中就有對外地人的『收入歧視』。」
上海市的勞工市場除了存在收入歧視問題外,不同行業的待遇差別亦日漸擴大。封進指出,上海市近年白領收入增幅明顯,而勞動階層的收入增幅則相對減慢,「這使得兩者之間的差距愈發明顯」。
在上海,服裝售貨員月薪僅得八百,但證券、基金等金融從業員,每月收入動輒數千上萬。國有、集體企業員工的收入雖有所增加,但和外資企業比較,收入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收入增幅不及經濟增長
此外,上海市的居民收入增長亦落後於經濟平均增長,顯示上海驕人經濟成就所帶來的豐厚財富,落入老闆口袋的多,給打工仔的較少。
封進指出,一九九二年以來,上海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為百分十二點三,但居民平均收入增速則不到百分十,「這說明資本分配多了而勞動力分配少了」。
上海《外灘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