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含水銀毒有科學根據

魚翅含水銀毒有科學根據

野生求援組織WildAid三年前開始,在全球展開宣傳運動,指鯊魚魚翅含水銀毒。中國人視魚翅為矜貴美食,泰國曼谷唐人街的餐館入稟法庭,說WildAid的說法影響他們的生意,索償約二千萬港元。訴訟周四有結果,法庭以魚翅含水銀毒的說法有科學根據為理由,裁定WildAid無罪。
主審法官猜央說,WildAid刊登和派發有關鯊魚的資料,來自政府附屬實驗室的科學事實,因此裁定:「辯方作出魚翅可能有水銀,跟事實沒有矛盾;引用那些資料也沒有侵害訴訟人的權利」。

泰國餐館告WildAid影響生意
總部位於三藩市的WildAid,於三年前發起宣傳運動,指鯊魚屬海洋生物鏈的最頂層,牠們大魚食細魚,因此透過食物鏈會在體內積聚海洋有毒物質,包括水銀。
說魚翅有水銀,曼谷唐人街餐館的東主立即聯手入稟法庭,指控WildAid使他們的生意受損;魚翅湯在曼谷唐人街是暢銷食品,一碗優質魚翅約賣七百八十港元。 美聯社

專家之言:海洋捕獵者 易積聚水銀
本港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單家驊說,鯊魚是海洋食物鏈中最高層的捕獵者,會透過大魚食細魚、細魚食浮游生物的途徑,把海洋中大量水銀等重金屬積聚體內,即使是魚鰭(製成魚翅的部份)都會有水銀毒。
單家驊指出,牽涉的食物鏈層愈多,魚類積聚體內的水銀毒愈多,鯊魚和鯨魚等捕食大魚可透過食物鏈,在體內積聚水銀毒。海水中的水銀,部份是來自工業污水和廢棄物。人類攝入大量水銀,神經系統會受損,尤其是發育中的腦部,因此在母親腹中胎兒、嬰兒和幼童最受影響。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