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類如何受到細菌、病毒等感染而發病,一直是科學家的研究課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引起肺結核(即肺癆)的結核桿菌,能夠模仿人類細胞膜上的脂質構造,使其得以入侵人體,引發肺結核。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指出,負責有關研究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馬克斯溫克表示,暫時仍然未能破解結核桿菌為何懂得模仿脂質的構造,但此發現顯示了細菌和人類細胞脂質在分子構造上可能有些共同之處。
他認為,一旦了解到細菌怎樣進行分子變化以入侵人體後,即可研發新穎的方法來阻止細菌的侵入,避免人體受到感染。同時,藥劑公司也可以由此方向研製新的抗細菌藥物。
事實上,人體細胞的外膜是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其中人體的脂質最少有二千種,脂質負責協調各種出入細胞的物質,以及保護細胞內的物質。科學家對於脂質的研究仍在起步階段,目前面對的最大挑戰是破解脂質如何發出訊息,以及發出怎樣的訊息去協調進出細胞的各種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