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水周」上,專家稱,對肉類和奶製品的需求不能長久維持下去。提供相同數量的食物,動物比穀物需更多水,而且為了消除營養不良,為更多人提供食品需更多的水。研究人員說,全人類須改變消費結構,才能有希望做到食品自給。
每年都舉行的世界水周大會,由斯德哥爾摩國際水學會籌組。該學會代表在今年會議上表示,現時全球約有八億四千萬人營養不良,面臨飢餓。估計至二○二五年前,這個數字將會多達二十多億人,那時為世界人口提供食物,為穀物提供水,都會成為基本而且不小的挑戰。
提交大會的論文稱,幾十年來糧食生產增加超過了人口增長速度,現在世上已經沒有足夠的水資源來維持更多的糧食生產。世界衞生組織報告過去也指出,營養不良是造成每年一億零四十萬名嬰兒死亡的原因之一。
該學會執行幹事波恩泰爾說,基本問題是生產食品成為全球主要耗水活動,灌溉佔人類用水的七成或更多。飼養動物需要穀物,動物還需要吃草,所以動物需要的水遠超出穀物。但是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消費者要求得到更多的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