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石油價格不斷創新高,愈來愈多經濟分析員都對全球經濟感到憂慮,有部份甚至認為持續高企的油價將會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引發高通脹、高失業的「滯脹」(stagflation)現象,令全球經濟陷入嚴重的危機。石油價格不斷上升當然不能算是個好消息,對全球經濟也將有不良影響,但要說油價高企會嚴重挫傷全球經濟甚至引發滯脹則未免言過其實,因為石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遠比七十年代出現滯脹時低得多,全球經濟比七十年代的時候也穩健得多。
應該看到,在七十年代初石油危機前,全球經濟其實已處於山雨欲來的境地,美國經濟固然疲不能興,通脹更持續處於高水平,以至當石油輸出國組織實行石油禁運,大幅推高油價時,美國的通脹便成脫韁野馬一樣大幅飆升,令社會出現高通脹、高失業的可怕局面。可是在二○○四年的今天,石油價格雖然從每桶三十美元一直上升至最近的接近四十七美元,美國的通脹率卻沒有多大變化,依然保持在百分之三的安全水平左右。也就是說,石油價格持續上升並沒有導致其他貨物的價格上升,更沒有引發整體物價及工資水平大幅上升。在這樣穩定的物價水平下,即使油價再上升幾美元例如升至五十美元一桶,也不可能令通脹率升至雙位數,說滯脹重臨不是言過其實嗎?
更何況目前全球經濟包括美國經濟對石油的倚賴已遠比七十年代的時候小。大部份發達國家自七十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以後已大力開發替代性能源包括水力發電、核電以及其他能源,再加上這些國家的經濟重心已從工業轉移到服務業及其他第三產業,油價上升對這些產業的影響包括成本的影響甚為輕微,這些產業的需求更不會因油價上升而萎縮。只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就可以知道油價持續高企只會對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造成局部及短暫的影響,不可能導致它們的經濟出現重大逆轉又或是陷於滯脹的困局。
當然,油價上升對經濟及部份行業難免有一定的影響,例如航空業、運輸業、物流業等都將因油價上升而面對成本壓力;各國消費者也可能因油價上升而撙節其他方面的消費開支,減低對消費品的需求。但由於油價上升對就業市場影響輕微,消費開支大幅縮減的機會極低。而只要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不大幅削減消費開支,香港所受的衝擊將甚為有限,出現滯脹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圖)航空業運輸業等將因油價上升面對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