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恒生指數終於再次更改其成份股,把上海實業(363)及電視廣播(511)剔出成份股之列,而把招商局(144)及駿威汽車(203)加進恒指之內。有關股份變動,會在2004年9月6日生效,讓市場有充足時間作出反應。
更改成份股之後,恒生指數成份股的數目維持33隻不變,但市值涵蓋率則升至75.8%,使到恒生指數更具代表性,而成交量的涵蓋率也有73%,維持在1個高水平。
消息公布之後,碰上美國期油在上周五大幅上升,所以周一港股低開後大幅下滑,當中被剔除出成份股外的上海實業及電視廣播,跌幅就更明顯。相反,成為新成份股的駿威汽車及招商局股價就有一定的支持。
以前恒指更改成份股時,市場通常會有傳聞及揣測,所以在正式宣布之後,被刪減或新加入的成份股,股價變動反而沒有那麼大。但這次更改成份股,事前並沒有先兆,所以消息公布之後,市場反應會大些。這亦是傳統投資學上所謂的「驚奇」(Surprise)了。
更改成份股之後,有很多基金會跟隨成份股的增減而改變其投資組合,特別是一些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的原意,就是要其表現與指數同步上落。為了跟隨指數的表現,盈富基金及恒指基金等指數基金便要沽出被剔出指數的股份,同時買入新增為成份股的股份。這解釋了為何被剔出成份股股份價格會下跌,而被加入的股份股價會上升。
如果指數基金的規模愈大,這種效應就會愈明顯。為了減少指數基金對股市的影響,因此更改成份股的生效日要在數星期以後,讓指數基金有充足時間去更改其投資組合,以符合基金章程所指定的投資策略。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