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以錄取通知書勒索準新生的消息,令筆者想起月前一名花季少年被學費迫死的悲劇,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教育界甚麼時候變得如此骯髒,教授不好好教書,反而到處勒索新生?而一個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一萬億美元、每年吃掉幾千億元人民幣、花逾千億元主辦奧運會的國家,卻還有那麼多人交不起學費上不了學,甚至有學生因而卧軌自殺呢?
這個悲劇的主角鄭清明,是個只得十八歲的少年,他是四川省達州蒲家中學的高三學生,品學兼優,但家境非常貧困,自小被過繼給弱智的舅父,由年邁的外公含辛茹苦養大。外公為了供他讀書,到修路的工地打石子,所賺的每分錢都是用來替外孫交學費的。由於外公被拖欠薪金,鄭清明今年一直欠學校六百元學費。老師多次催他,要他在高考前交錢,否則不發放准考證給他。高考前三天的六月四日,鄭清明眼見自己再無參加高考的希望,卧軌自殺身亡。
鄭清明生前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沒有萬貫家產,但我不怨天尤人。因為我有許多無價財富,我從來都是富有的……親情友情是我的財富……成長歲月是我的財富。我感謝……感謝它賜給我親情友情的溫暖,感謝它賜給我成長歲月的磨難……。」一個活得如此艱困仍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少年,最後卻因為外公被拖欠薪金,交不起那六百元學費而自殺。鄭清明雖是自殺的,但實際上他是被學費迫死,教育系統的官老爺們就是間接兇手!
鄭清明的死不但是對這個吃人社會的最大控訴,更揭露了中國社會的可怕現狀:「社會流動」差不多已被堵死了。「社會流動」是指人群在各個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窮人以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社會上一路往上爬,獲得成功。教育就是窮孩子翻身、在社會上揚名立萬的捷徑。
本來,正如鄭的同學所言,以鄭的成績應可考上好大學,畢業後在社會打拼,至少可過上比現在三餐不飽強很多的生活,但一切已因為那六百元而幻滅。
現在的中國,從小學到大學,學費年年增加,意味着窮小孩進學校的門檻不斷升高。如果連透過教育來增加社會流動的路也堵死了,這個社會距離「動亂」還遠嗎?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