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主黨大會正式確認克里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後,美總統大選的選情已進入衝刺階段。藉着在各種不同場合發表演說,克里與布殊均可就他們在各種政策上的不同立場公開向選民宣示,以取得他們的支持。在為數眾多的議題中,各候選人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看法,以及他們當上總統後將採取甚麼樣的經濟政策普遍最為選民所關注。
因此,為了滿足選民的需要,候選人都會各自構思一套預期將為大多數選民所接受的經濟政策,當然更不會放棄任何攻擊對手的經濟政策或表現的機會。問題在於無論是現任總統或其挑戰者,都只知大事誇張其主張的經濟政策將如何帶來可觀的利益,卻對他們是否真的擁有為實現這些承諾所必須的駕御經濟的能力緘默。
近日就在網上看到一篇討論這問題的文章,作者羅拔(R.Roberts)是母校經濟系教授,題目為《PresidentialEconomics:Whatleaderscanandcannotdoaboutthestateoftheeconomy》羅教授指出一國的經濟和汽車的引擎不一樣,不是光靠更換一個化油器便能改善引擎的運作。總統候選人總愛誇誇其談他們主張的經濟政策將如何如何刺激經濟,但他們卻忘記告訴選民,那些刺激經濟政策所需的資源何來。
換句話說,政府推出的每一項政策,在該政策下受惠的人當然獲益,但政府畢竟不是魔術師,它不能無中生有地把這些利益變出來,這些政策的代價必須由社會上某部份人承擔。
因此,所謂刺激經濟政策云云,只是將社會上原屬一部份人所擁有的利益,透過政府轉移給另一些人而已。天下間果然沒有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