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大舉搜查七家報館一案,在《星島日報》控告下終於受到挫折,高院判定搜查令無效,廉署應將搜去封存的材料交回報館。其餘六報也當然會得到同樣的對待,同樣取得抵擋非法搜查的勝利。這被認為是保障新聞自由的一大勝利,意義重大。廉署決定上訴,上訴結果如何,仍有待分曉,但相信改變這判決結果的可能不大。
香港是以有新聞自由、言論自由而著名於世的地方。新聞自由因七家報館的受到搜查而大受衝擊,現在總算初步得到了司法的保障。廉政的推行也是香港馳譽世界的事物,廉政公署因此享有崇高的聲譽。這回一舉搜查七家報館,來勢洶洶,卻被司法當局判定為違法,不免要因鹵莽而有損名譽了,我們希望廉署應以此為戒,以後行事多加戒慎,保持得來不易的清名。
香港有新聞自由,也同樣有言論自由。最近三位「名嘴」的「封咪」,言論自由也因此受到重大衝擊和威脅,而後是商台的《風波裡的茶杯》,「大班」等人的下台,更形成大波,使人對香港的言論自由也起了巨大的憂慮。
三位「名嘴」的「封咪」據說都是受到恐嚇電話,而又多與中央有關,牽涉到的是國安部,又說是可以直達天庭的大員,三人中只有李鵬飛說得較具體,但被指出的成某其實官並不大,司局長級而已。鄭經翰、黃毓民卻比較含糊其詞,似有難言之隱,有關方面是不是也就難於追究其事?
商台的風波表面看來是台方要改變路線,從感性改變為理性,這本來不是甚麼問題。言論自由,總得講理,不講理的言論,純粹從感性出發、那就不免要流於謾罵了。社會需要的是言論自由,而不是謾罵的自由。感性的東西容易激動聽眾的感情,容易得到寵愛,理性就不是那麼可以譁眾取寵了。言論自由也可以帶有感情,但不能失去理性。不能因為言論中少了一些激烈的言詞就認為言論失去了自由。
商台的事件是不是牽涉到言論自由的問題呢?是不是香港的言論自由已經受到重大的衝擊而變質了呢?這得看今後商台怎麼對待它的理性的路線,到底是理性化了,還是退縮?是罵聲減少(這是難免的)還是只捧不罵或小罵而大捧?理性、理性,關鍵在於一個「理」字,要看罵得是不是有道理。
香港的言論自由也不僅僅是表現在廣播電訊上,更表現在報章雜誌上。有道是「一報一刊二支咪」,除了「咪」,還有報刊,而且也不僅僅是「一報一刊」。我們看到了報紙取得了保衞新聞自由的勝利,也樂於同時看到發揚言論自由的新勝利。
……………………………………………………
作者為資深報人、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