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Preiss筆記:切勿與聯儲局對著幹

MichaelPreiss筆記:切勿與聯儲局對著幹

在金融市場有一句說話:三擊而倒(Threestrikesandtumble)。現時我們正面對這樣的情況。第1擊在6月30日出現,當時聯儲局把貨幣政策由擴張轉而成為緊縮──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從1%的歷史低位見底回升。息率周期已轉變,投資者亦要仔細思量當中的意義,以及考慮如何應變。

美股對加息反應負面,今年至今杜指和納指已分別跌去了5%和11%,不但跌至近期底部,重要支持亦正備受考驗。
第2擊亦已出現。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在上周二把聯邦基金利率進一步調高25基點至1.5%水平,並重申經濟增長前景亮麗,令股市獲得支持。
聯儲局相信,縱使經過今次加息,美國貨幣政策立場仍然寬鬆,再配合生產力茁壯增長的潛力,足以為全球經濟活動提供綿延不絕的支持,有利於股票後市。
近月來,美國的產出增長已有放緩迹象,而勞工市場的改善步伐亦漸見乏力。這些疲軟表現可歸咎於能源價格的巨大升幅。

油價主導環球經濟
油價已升抵每桶44美元的逾20年新高,相信未來數月、甚至數年,油價仍會是主導整體投資環境的重要因素。短期之內,我們或可見到油價出現調整;不過長線而言,我們需要接受令人不快的事實,就是全世界不會再有廉價提煉的石油可用。這種情況亦絕非格林斯潘及總統布殊所願意承認的。
不論你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事的背後動機有何看法,「確保全球石油供應的重要性」這項因素,必然在美國領導人的腦海中浮現過。

亞洲耗油量將倍增
全球人口已逾60億,當中亞洲人口佔了36億,每日所耗用的石油約為2000萬桶;相比之下,美國2.85億人口每日的石油需求卻高達2200萬桶。有理由相信,亞洲的耗油量在未來6至12年便會倍增。即使現時每天7800萬桶的石油供應可以維持,油價仍難免被搶高。
聯儲局二度提息,反映他們對通脹重燃的關注更甚於經濟疲軟。不過,格林斯潘在評估經濟疲軟只屬短暫現象的同時,對通脹的看法卻是避重就輕,只重申上半年通脹是由過渡性因素如油價飆升所造成。雖然如此,聲明中提及通脹,以及官方對經濟可在下半年會加快的預測,已令聯儲局於9月21日會議中進一步加息的機會相應大增。
不過,假如今個月的消費者支出續見呆滯,而招聘市場又持續疲弱的話,仍會有部份聯儲局官員質疑押後另一次加息未必是明智的做法。

債務支持美國經濟
央行其中一項重要功能,是讓金融市場對任何可能改變的議息結果,預先作好準備。在此大前提下,聯儲局官員必須尋求確定市場仍然相信其承諾,即在可見的將來仍會審慎有序地提升利率,直至息率水平高至不再能為經濟活動提供刺激為止。與此同時,聯儲局亦要向市場發出訊息,就是經濟仍然可以回復至強勁擴張步伐的狀態。
美國經濟的擴張步伐,主要由形形色色的債務所支持──包括政府、商業和個人,這些債務的增長步伐較經濟的增長更快,而當中又以消費者債務擴張的速度最為快速。

當一個經濟充斥着債務時,聯儲局決策者為了避免息率上升時,高負債會殃及消費者,便必須確保增長能維持於高水平,使工資升幅蓋過利率升幅。如此一來,通脹惡化將無可避免,通脹與增長便會形成你追我趕的惡性循環,而龐大的消費者債務亦會令貨幣政策顯得束手縛腳。這對於投資的啟示便是美股會帶領全球股市上揚,但美元則無可避免地要處於弱勢。亞洲股票將以出口股份表現最佳,市場則以新興市場最值得捧場。
我們仍身處牛市循環中,最後1個升浪仍未出現。今次的調整主要是由中國經濟過熱和對油價的關注所促成。無論如何,由現時開始至下月聯儲局議息的第3擊出現前,很明顯要走在群眾之前,便要買股票沽債券。
有2句格言必須緊記:「切勿與聯儲局對着幹」;「只有勇者才會獲幸運之神眷顧」。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