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場買家當中,除了生意人和企業代表,也不乏「個體戶」的中醫師,選購中藥及保健產品之外,還會選購輔助應診的器材。
梅亮明中醫師在好瑪醫療(上海)的攤位內,先後親身試用各式儀器,應診已30年的梅醫師表示,診所置有十多部輔助器材,他希望從展會一窺新儀器及技術,並預備了一個手拉行李箱,遇有合適的產品會即場買入。
相較去年展會,他認為今年的展攤較集中,「今年有較多展商展示新產品及讓參觀者試用,不似去年一味硬銷,感覺比較好。」
另一位註冊中醫師周先生與太太各人手持一袋「戰利品」,他表示花了500多元買了保健茶包及風濕止痛藥等,主要是自用,「廣告通常都誇張,所以會買少少,自己試過後覺得好,才會介紹給來看症的人用。」
他的選購心得是:「內地產品質素參差,選購老字號品牌會較有保証。不過,老字號的中藥雖然質地較靚,但內裏也會夾雜其他雜質,買後必需經過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