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今年上半年有超過一千人食物中毒,近月更接連有市民在酒店進食自助餐後不適,食物環境衞生署發現有些食肆的雪櫃溫度竟然高於攝氏十多度,又把食物在室溫下「擺完又雪」,令食物容易滋生病菌。在整體食物中毒個案中,副溶血性弧菌是首號致病細菌,相信與港人嗜食海產有關。 記者:梁洵瑜
食環署消息人士稱,接連有魚缸水驗出含霍亂弧菌,加上上月至今已有兩宗涉及酒店的食物中毒個案,令人擔心近期若市民或食肆稍不小心處理食物,容易出現霍亂及食物集體中毒個案。
據了解,鑑於近期食物中毒個案中,涉及食肆沒有把生熟食物分別處理,甚至有食肆的雪櫃溫度竟然高達攝氏十多度,遠遠遍離要求的攝氏四度以下。一些提供自助餐的食肆或酒店更把魚生等食物從雪櫃中拿出來處理後,在室溫擺放過後又再雪藏,「切完啲食物之後,發覺用唔完,又擺返去雪櫃雪,雖然無攞過出嚟畀客人食,但都係擺完又雪」,食物便容易受細菌污染。
食環署有見及此,近期會再次提醒全港食肆,要注意雪櫃溫度及食物處理的正確方法。
根據衞生署分析,最主要導致食物中毒的致病源是副溶血性弧菌,由○一年至今連續四年,都是食物中毒個案中的頭號致病菌(見表),以今年為例,至六月止有二百六十多宗集體食物中毒個案,化驗結果證實有六十一宗是副溶血性弧菌,其次是金黃葡萄球菌,沙門氏菌佔第三位。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說,外國的食物中毒個案較多與沙門氏菌及彎曲桿菌有關,與他們飲食中較常進食蛋類及肉類有關,而本港則以副溶血性弧菌為主,相信與港人愛食海產有關,因為該菌存在於海水及海產中,美國的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研究過,在六百多個海產樣本中,八成六均發現有這種細菌。
此外,若死去的海產沒有即時雪藏,該菌繁殖速度極快,十二至十八分鐘內病菌數目可增加一倍,若貯存不當,病菌極易滋生,故應把海產徹底煮熟後才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