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肯誠心悔罪 心結難以解除 - 盧峯

蘋論:不肯誠心悔罪 心結難以解除 - 盧峯

雖然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本人昨天沒有到靖國神社參拜戰犯,但仍然有三位他的內閣成員到靖國神社參拜。中國外交部對這樣的參拜行動再次表示遺憾,並呼籲日本政府吸取歷史的教訓。我們也認為日本政府內閣要員在紀念二次大戰結束的日子到靖國神社參拜是不適當及漠視亞洲各國人民感情的做法,我們希望日本政府及重要政治人物能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停止再到靖國神社參拜。
其實,只要比較一下德國及日本政府領導人對待二次大戰的態度,就不難明白為何中國及亞洲各國,始終不能解開對日本的心結。
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德國歷屆政府及領導人不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就二次大戰的暴行、就二次大戰的責任向各國政府及人民致歉,他們的領導人更不惜親自到被侵略國家的墓地、紀念館出席悼念儀式、參與悼念活動,讓被侵略國人民能親自看到、能親身感受到德國的悔意、德國的歉意。例如上月份德國總理施羅德就親自到波蘭出席華沙起義六十周年的悼念儀式,跟波蘭政府及人民一起悼念一九四四年被德軍鎮壓及屠殺的二十多萬波蘭軍民。

偏偏日本政府及領導人對亞洲各個被侵略國卻不肯作同樣的表示,只肯在口頭上、言語上表達歉意,有的時候甚至歉意也不願表白,只是對侵略亞洲各國的行動表示遺憾。更可怕的是,日本朝野一直有不少人千方百計的要為侵略塗脂抹粉、要把侵略戰爭的歷史改寫成只是一般戰爭或甚至是解放亞洲人民的戰爭。像這種對戰爭暴行左閃右避、不願承擔責任的態度,怎不讓亞洲各國人民包括中國人民感到氣憤、感到不滿、感到難以放心呢?試想想,若果日本首相學習德國總理那樣到被侵略國參與悼念活動,例如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出席悼念儀式,表達歉意,那中國人民怎還會對日本心生不忿、怎還會有這樣濃重的反日情緒呢?
我們希望日本政府及領導人明白,二次大戰是不折不扣的侵略戰爭,日本在這次侵略戰爭中對亞洲各國人民包括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帶來了無可估計的破壞。日本政府必須為這次侵略戰爭承擔責任,切實反省及悔咎,並好好的向各國人民致歉。只有這樣,日本才能真正走出二次大戰的陰影、才能打破亞洲各國人民防日、反日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