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奧運昨日隆重開幕,這個全球最大的運動會始於1896年的希臘雅典,經過108年後重返家園競技,無論從政府和國民上下都大為雀躍,希望能在這17日的時間裏,顯示給世人,希臘是歐洲先進國家之一。
希臘政府為這次奧運大灑金錢,耗資70億歐元(包括加強保安)將整個雅典及其周圍大翻新,除興建運動場館外,整個運輸及公路系統,包括40公里的鐵路、25公里的電車道路、60公里的首都環市公路及其他加起來超過1000公里的市區道路都一一建設或修建完成,加上3年前落成的新機場,雅典這趟可謂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覺。
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一舉成名,西班牙政府不惜工本將其修建成為歐洲一流城市,奧運會後巴塞隆拿已演變成區域內旅遊、教育、服務中心點,經濟蓬勃起飛,希臘政府有見及此,又豈能不乘機將整個模式搬往雅典,目的無非想之後出現「巴塞效應」者。
然而希臘始終是小國,無論人力、財力等資源方面都不足,儘管自2000年加入歐元區後每年均錄得稍多於4%的經濟增長,但可不要忘記當中約有1.2%是由於籌備奧運會一擲千金所致。在歐盟未接納10個「新丁」之前,希臘要算是15個歐盟成員中最窮的國家,人均收入僅及歐盟平均的75%,為粉飾雅典奧運,財赤已由去年佔GDP的2.9%躍升至4%,超出「穩定及增長條約」上限,若果「巴塞效應」未能如願以償,豈不慘情?不過希臘政府亦有其如意算盤,隨着巴爾幹國家如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開放後經濟騰飛,作為鄰近樞紐之一的希臘,可望在「改頭換面」後能為經濟帶來長遠貢獻。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