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銀行剛發表的季度報告指,英國經濟或放緩,GDP增長將從現時的3.5%逐漸減退至2006年中的約2%;通脹率則可望在兩年內控制在2%的目標,預料樓價亦會在其間大幅放緩,故央行只需在明年春季前將基本利率調高至5厘甚或5.25厘,即最多再加一兩次息(每次0.25厘)便可收工。
英倫銀行報告同時聲稱,官方利率走向一般與市場預測相同,行長金默文(MervynKing)曾洋洋自得地表示,希望通常擺放在政府刊物處的季度(通脹)報告之流通量可以增加。意指一般不會有太多人問津的此類報告,可以有更多人取閱,投資或消費者便可從中得悉一些重要資料。不必胡亂揣測從而採取不適當的行動(這句是筆者胡亂揣測的)?
金默文這個期望,是否便可引導投資或消費者走向正確選擇路線?儘管行長先生用心良苦,為了避免金融市場或樓市出現衝擊或非理性亢奮,可是這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正如筆者日前強調「人類行為極難揣測」(8月9日欄題),縱使有指引也未必跟隨,就算知道利率快見頂,汝道人們的反應是會買屋抑或賣樓?如果央行送「水泡」,你估他們會否將樓房再按揭或套多點個人貸款來花霍,最終令致已是債務沉重的家庭或個人揹得更重?
既然央行說明利率已「封頂」,那麼又從何估計樓房價會大幅回落?如果樓價未如預料般滑落反而上升,央行又是否要食言再調高利率加以壓抑,到時金默文塊面「拎」去邊?好心做壞事或會發生在金默文身上,瞧瞧格老通常說了等於沒說,你估中你好嘢,劃地自牢的金默文又是否應向格老學習?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