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全球經濟明年烏雲匯聚

恆昇錢談:全球經濟明年烏雲匯聚

企圖探索明年或以後全球經濟活動盛衰的投資者,相信也不難預計到,接踵而至的消息將會有好有壞。問題是,壞消息可能會較為嚴重:縱使不出現一次全面的衰退,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卻可能是免不了的事。

首先是好消息。至今為止,情況並不至於如部份分析員所形容那般壞。最近數周,股市因投資者擔憂企業盈利能力倒退而走勢疲弱,這些擔憂乃基於中美兩國的負面數據而來,這兩個國家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雙生兒。
在對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美國市場,自美伊開戰前便告急漲的消費開支增長,於2004年第2季開始明顯放緩;而在地球的另一邊,北京政府正實施信貸緊縮政策,意味着固定資產投資急速增長這項中國經濟迅速現代化的主要元素,將隨2003及04年初的蓬勃經濟成為過去。
不過,未來數月的情況應會有所改善。布殊總統正爭取在大選中獲得連任,而選情可能會受到持續不穩的伊拉克局勢和美國本土的經濟活動所影響,故他必然會努力營造經濟回春景象。在美國,第2季經濟的弱勢,似乎是經過多個季度穩步上揚之後的暫時歇息。美國消費者在初春收到最後一次退稅,但油價自始上升,削弱了他們的消費信心,同時其實質可支配收入亦受到影響。

利好因素仍未消失
可幸的是,美國近期的經濟已大有起色。非農業職位穩步增加及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預期心理,令6月份消費者信心升上兩年高位。信心加強,顯示消費開支短期內不會驟降。中國方面,北京當局的宏調措施取得成果,亦已接近再放寬銀根的階段。

現在輪到壞消息。經濟增長好轉的情況,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而這在若干領先指標中已窺端倪。最有代表性的是七大工業國短期官方利率和長期市場利率的每年變動。這項指標若為負數,全球經濟的工業活動通常在1至2年內會陷於低潮。假設時間是18個月的話,則多月以來的數字都顯示經濟會在2004年底放緩,而自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於6月份啟動加息周期後,數據更有所惡化。這並不表示經濟必然會陷於衰退,但卻意味着明年的經濟增長會比2001年衰退結束後的任何時候均來得疲弱。
其他指標亦指向相同方向。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七大工業國領先指標(由成員國領先指標綜合而成的指數)曾於去年底顯示,未來6個月的工業生產會上升9.5%,但今年5月份該數字卻急跌至3.1%。

「預支」增長須付代價
除了格老「循序漸進」地收緊銀根這項因素外,多項其他因素亦可能導致是次經濟出現放緩的誘因。布殊總統的退稅措施已告一段落,而容許企業加快折舊的津貼措施,亦會在今年稍後取消,這將大大削弱企業作出資本投資的意欲。實際上,上述退稅和減稅措施只是向2005年「預支」增長,最終仍要付出代價。
另一項因素是存貨補充周期。美國的存貨銷售比率已跌至甚低水平,主要是企業因衰退疑慮而取態趨審慎的滯後反應,亦可能是需求的殷切出乎了意料之外。存貨補充所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比率經過長時間負值後,最近才回復正數。這項比率通常在升抵1%後會見頂回穩,以現行數據評估,這個情況將會在今冬出現。

最後我們要考慮選舉周期,以及其對白宮和聯儲局造成的衝擊。
不論是誰入主白宮,明年春季都不可能擴大財政措施。倘若必須在稅務和開支方面作出痛苦決定,相信下任總統都會選擇寧早勿遲。

加息步伐不會放緩
與此同時,聯儲局方面亦有收緊銀根的壓力。由於格老將於2006年退休,相信渴望繼任的聯儲局官員都希望與白宮及國會維持良好關係。這股動機意味着有關方面將會及早加息,以助格老的繼任者在兩年時間內提高在政界的受歡迎程度。
本文所闡述者乃作者的觀點及意見,因此未必反映恒昇的內部見解。
恆昇基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