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價值連城的寶石,若沒有設計師的創新意念,亦不過是富豪們鬥大鬥罕有的玩意。「學院派」的廣告設計師蕭筱樺,「半途出家」轉行做珠寶設計,初入行還要兼做分店銷售員,她認為服侍客人不難,最難反而是跟同行比較。
原本從事廣告設計的蕭筱樺,與很多香港人一樣,公餘時間自我增值,報讀珠寶設計校外課程。由於表現出色,她修讀課程3個月後,由當時的導師引薦到一家珠寶公司從事珠寶設計工作。
人望高處,蕭筱樺見周大福聘請珠寶設計師,於是一試,結果一做便是12年。她說,初期工作的珠寶公司以批發為主,製成品會批發到其他零售店,所以設計師很難看到自己的心血變成商品後的模樣。
在大公司任設計師,蕭筱樺說,初上班時並非在辦公室做設計,而是到分店一邊做銷售,一邊做設計。她解釋,以往每家分店都會派駐一名設計師,一方面了解顧客要求,同時因為許多顧客買了寶石後要求鑲嵌,設計師要即場為客人設計飾物款式。
她最難忘的經驗,是一位女士要求設計一頂皇冠,用作配襯婚紗。「頂皇冠並非很昂貴,只需20萬至30萬元,但滿足感在於可以考考自己的手工。」
時移世易,現在大部份設計師都會在辦公室作大量設計,供門市銷售,只有較具規模的分店如中環分行,由於貴客較多,才有駐店設計師。專程來購買寶石,再找設計師設計款式的客人,要求自然特別高,但蕭筱樺說:「這些客人不一定難服侍,因為他們大部份都不是專業,其要求並不難滿足,反而現在的壓力更大,因為要與同行比較,設計師對自己的要求自然更高。」
問她可喜歡當年駐店的工作,抑或現時坐在辦公司埋首設計工作?她二話不說就答:「當然是喜歡埋首設計啦,因為可參加設計比賽。」
每年珠寶公司都會派員參加各式設計大賽,為公司擦亮招牌。蕭筱樺自98年開始,每年都為公司取得大大小小的獎項,其中她最重視的,是在01年取得第二屆塔希堤珍珠首飾設計比賽香港區另類組別金獎。該款名為「蒙蒙細雨」的腰飾參賽作品,翌年更在紐約取得同一比賽的國際區第一。
一般人認為設計師的參賽作品,必定是創作經年,嘔心瀝血的傑作,豈料蕭筱樺說:「次次都係剩番一、兩星期,喺好趕嘅情況下諗到。」她更笑稱,靈感是要「迫」出來的。
記者:劉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