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放榜,介紹尖子那些報道,無非幾個早熟老成的少年,以成功撻陣的勝利者姿態向傳媒複述致叻秘訣,形容得不費吹灰之力。各有前因,基因決定記性好,又識得投胎在中產家庭,入讀名校,學習環境順風順水,種種客觀因素加埋,唔A至奇。
成功無僥倖,會考失意的考生,面貌比狀元們複雜。兩行眼淚鼻涕那批,着意成績,不聽教統局告誡,求學擺到明就是求分數。他們重讀的決心夠大,既然有了後路,前景相對穩定,借Tempo給他們拭鼻涕就得,不必心理輔導。報道內容是以無甚足觀。
傳媒近年喜歡報道放棄念書那批考生,他們全軍盡U,早就做好輸家準備,放榜前還去唱K打機,對會考成績吊兒郎當。這些肥佬青年懶懶閒過日辰,跟追求高學歷高收入的主流價值觀大異,被社會標籤為雙失甚至三失。若干年後,跟他們同齡的考生已經從哈佛或者清華畢業,當上了中銀或者盈科的營運總監,活躍於各大ClubHouse。U仔考生依然打散工,年近三張,兩袖清風,最喜歡的仍是打機和買超合金玩具。他們讀完中五,跟中三已輟學的金毛強無偈傾,又怕同狀元奇才的同學聚舊應酬。
又唔明點解,這批U仔人辦,大部份是男生。你也許還發現,他們其中一位是你的前男友。在許多許多年後的一個會考放榜日,你在報章讀到兩樁跳樓消息,屍體呈U字形的是U仔,呈A字形的是破產兼被廉記調查的狀元。就是這樣,平庸的他,跟狀元打和完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