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昨日在美股高收的影響下高開,但很快就一路下跌,短期而言,走勢不妙。昨日港股的下跌,主要集中在國企股,一些化工股更是跌得嚴重,當然,如果一兩天內出現反彈並不奇怪,但前景依然不妙。
表面上來看,這些大跌的股票多是能源股、天然資源股,在能源、天然資源短缺的今天,股價沒有理由如此跌法。在市場永遠是正確的角度上,我們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分析方法,從其他角度來分析國企股。
在自由市場中,供應短缺必然導致價格上漲、提高利潤,股價該升,但是中國不是一個完全執行自由市場規律的地方,宏觀調控就是政府直接干預市場的行為。政府的行動住往是難以估計,這包括政治上的角力、領導人的魄力、決心,而且,領導人的講話與實際做法又往往不一致,我發現胡溫政權有一個特色,就是往往只做不說或只說不做,但有時又說了就做,往往令人猜不着他們的下步行動,而行動又時緊時鬆,導致國企股股價如過山車式忽升忽跌。
今年第一季末,當溫總開始講宏觀調控時,國企股應聲下跌,但是不很久之後,他又經常說,宏觀調控已經取得成績,可以軟着陸。這是不是意味着宏觀調控已經勝利結束了?於是股價再回升,但是接下來竟然是多家售賣天然資源、能源的國企,接二連三地宣布減價,為甚麼減價?是市場差?不是。是國家下令如此做?不知道。總之,是減價。鋁的需求增加,但鋁價減;電力的需求增加,但不許加價,電力不許加價的同時,發電用的煤卻漲價,導致電力廠不但利潤沒增加,反而下跌,華能(902)就剛公布其生產成本上漲26%。煤價漲,影響了電力廠,於是政府又出面控制煤價,如此一環一環地調控,每一次調控行動出爐前都沒有任何訊息,行動推出時中央也不講一句話。
曾淵滄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