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於上月錄得的全港誘蚊產卵指數維持在百分之二十一點一水平,與六月相若,但鑽石山分區指數則仍高達百分之四十二,成為全港蚊患最嚴重的地區,而部份地區的分區指數也倍增,其中油麻地區的升幅更高達兩倍,指數達接近百分之三十。鑑於蚊患仍會隨時惡化,食環署和醫學界都呼籲市民要保持警覺,做好防蚊措施。 記者:謝明明、梁洵瑜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認為,雖然上月整體誘蚊產卵指數較六月時回落,部份地區的白紋伊蚊繁殖情況顯著回落,反映控蚊成效;但部份地區卻有反彈迹象,個別地區指數更大幅上升至接近百分之四十的警戒線水平,故控蚊工作必須持續,不能鬆懈,加上雨季令蚊子極容易孳生,市民要勤加清理積水。
黃大仙區議員譚月萍及譚香文都稱,經過當局及居民積極滅蚊後,區內蚊患情況已有改善。對於區內鑽石山分區的誘蚊產卵指數冠全港,譚香文稱,區議會非常關注,會要求食環署加強區內滅蚊工作,杜絕蚊患。
食環署昨日公布反映登革熱病媒白紋伊蚊在本港普遍程度的誘蚊產卵指數,上月為百分之二十一點一,與六月的百分之二十二相若,但其中六個地區包括粉嶺、葵涌等則逼近百分之四十的警戒線級別。
此外,其中五個分區包括深水埗東、大圍、元崗、荔景及鑽石山,在六月時的誘蚊指數都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警戒線級別。但在上月,前四個地區的誘蚊指數均告輕微回落,只有鑽石山高企在百分之四十二點三的水平,成為全港蚊患最嚴重的地區。
值得關注是多個地區的上月誘蚊指數都較六月激增五成至一倍多,包括柴灣西、灣仔北、堅尼地城、油麻地、藍田、粉嶺、青衣、葵涌、馬灣及屯門南等,其中油麻地的分區指數更由百分之九點八激增至百分之二十九點一,升幅高達兩倍。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何玉賢呼籲,市民要繼續提高警覺,做好防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