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為工商派拉票

民主派為工商派拉票

黃偉豪

立法會選舉出現了奇怪現象,在民主運動正逐漸地得到廣泛的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的支持下,工商派在直選的支持亦不斷地增加。當中以自由黨的支持上升最為顯著,隨時有機會在地區直選中連取兩席。相反,泛民主派的支持度的上升,就沒有這麼顯著。
工商派政黨能夠在直選中勝出,為工商派透過民主的選舉參政而殺出一條生路,本身對香港的民主運動是一件好事。因為工商界一向是香港民主化的至大阻力之一,而他們反對民主化的至大原因,就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在直選中勝出。因此,他們今次若得勝,應會減低他們對加快香港民主步伐的戒心。
不過,奇怪的是自由黨的支持上升,似乎並未配合自由黨的成功轉型。在很多人心目中,自由黨仍然是「老細」形象鮮明的富貴黨,甚至中產階級可以產生身份認同的政黨。我們亦很難去相信,在目前經濟環境下,社會上的「老細」階級,以及中、小企數目會突然上升,因而導致自由黨「天然」支持者大幅上升,既然自由黨支持急升並非因政黨轉型,亦非因經濟轉型,我們便有理由去相信,這可能是泛民主派自我整合失敗及選舉策略失誤下,令工商派有機可乘,漁人得利的結果。
泛民主派經常在選舉期間提到要協調,但其實更加需要的是整合。因為泛民主派各政黨除了在盡快在香港實行民主這一點上有共識之外,在很多的重要議題上均存在着很多重大的矛盾。當中最明顯的就是要在經濟轉型下,平衡中產階級和低下階層的利益。如何在不影響低下階層目前所享有的各種福利下,包括房屋、教育和醫療,減低飽受香港經濟下滑之苦的中產階級的負擔,已足夠考起很多泛民主派政黨,甚至引起激烈的黨內紛爭,以至分裂。

美國已故的偉大領袖總統羅斯福,便曾在經濟大蕭條期間,透過他的新政(NewDeal),成功整合了當時的工人、黑人和中產階級,成為了團結而強大的政治能量,這些來自不同階層的人士,一直到了今時今日,仍然是民主黨最重要的支持力量。相反,香港的泛民主派,單單要協調今年的立法會選舉,已遇上了不少問題,若他們要整合成為一股完整和單一的政治力量,就更加困難。
因為泛民主派政黨之間仍然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分歧,包括了私人利益及他們所代表的社會及階層利益,在○七○八普選被中央封殺,而政黨又紛紛表態支持二○一二普選,暫時做着民主派時,不難想像有一些對民主化有訴求,但對民粹主義更害怕的人士,會轉投在經濟政策上明顯較保守的工商派政黨的懷抱。
自由黨向選民的買點是「中間力量」,明顯是想提醒選民他們是議會內重要的制衡和穩定力量,衝着要在立會過半數,隨時可以癱瘓政府的泛民主派而來。其實,眾多分析均顯示泛民主派要過半數甚困難,他們何不立即改變策略,將自己定位為制衡政府和官商勾結的平衡力量,以免再白白為工商派免費拉票呢?
……………………………………………………
作者為民主發展網絡成員、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