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由漢城遷都,聞樓梯響已久,但周三終於敲定新都選址。南韓政府宣布選定忠清南道的燕岐和公州兩郡交界處作為新行政首都,各主要政府機關會於二○一二年開始遷至新都。不過,南韓人對遷都反應不一,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反映遷都爭議未因當局一錘定音而平息。
但南韓總理李海瓚周三宣布新都選址時強調:「為了南韓的將來,遷都是不能拖延的全國性任務……燕岐——公州地區被選為新行政首都新址,是四個候選地中最佳的,在平衡國家發展、交通便利及對周邊環境等方面都具有潛在的發展前景。興建新行政首都計劃將全國注入新生命。」
南韓總統盧武鉉於二千年大選將遷都計劃納入政綱,直至去年十二月國會又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遷都奠下了法律基礎;今年六月南韓新行政首都推進委員會公布了包括燕岐——公州的四個候選地,最後由八十名委員考慮各方因素後,給予燕岐——公州最高分數的八十八點九六分,遠遠超過第二位論山——公州的八十點三七分。
李海瓚說,政府決定遷都,是為了解決過去四十年來漢城和周邊地區的人口密集問題:迄今南韓全國四千八百萬人口,四成半居於漢城和周邊地區,由於多年的「不均衡發展戰略」導致漢城的人口密集、地價高漲、交通擁塞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愈來愈嚴重,窒礙漢城作為國際化都市的未來發展。
新都選址所在的燕岐——公州交界處,位於漢城以南一百六十公里,面積七十一點二八平方公里。而燕岐——公州距大田和清州兩城市均約十公里,靠近通往漢城和釜山的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公州市位於忠清南道中央,曾作為繁榮昌盛的百濟王國首都,因此留下武寧王陵和公山城等古迹,是南韓歷史和文化中心。
雖說遷都,南韓新都規模不大,搬遷人口總數僅五十萬人。南韓政府將於○六年上半年完成規劃設計,○七年開始施工,外交部、財政部、國防部、教育部和統一院等行政機關會在一二年開始遷往新都。遷移工作人員約二萬四千人。各行政機關佔地逾二百三十萬平方米,而總統府和國會則佔地約三十三萬平方米。
初步估計,遷都耗資約三千零四億港元,政府負擔約七百六十三億港元,民間籌資約二千三百億港元,而政府會通過出售將遷出的政府機關土地和建築物以籌集資金。
雖然國會去年底通過遷都法例,但由市民、漢城市議員和大學教授的反對團體在六月向憲法法庭提出請願書,要求法庭就遷都是否違憲作出裁決,並要求進行全民投票,相信法庭會於十月判決。
法新社/新華社/《南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