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心臟血管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每年有近四千人死亡,患者更日趨年輕化。有醫生指出,若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又稱「代謝綜合症」),患上心臟血管病的機會將會多九倍,而這類患者數目正在上升趨勢,故建議市民應從減低這三大誘因着手,預防心臟病發。 記者:翁煜雄、黎國剛
心臟科專科醫生高德謙說,本港現時每十萬人中,即約有八十人患上心臟血管病,較二十五年前只有六十人,數字上不跌反升。相對美國,現時每十萬人約有一百名患者,本港數字雖然偏低,但美國人患心臟血管病的人數比率已較二十五年前減半,故本港情況不容忽視。
本港市民患心臟血管病日趨年輕化,不少患者更是二十至四十歲;尤以男性為主,男女患者比例是十比一。引致心臟血管病成因很多,其中與糖尿病、血壓高及高膽固醇關係更為密切。
他指出,若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患上心臟血管病的機會將較一般人多九倍;即使只有其中一項因素,患上心臟血管病的機會也多兩、三倍。心臟血管積聚膽固醇或持續數十年,但由血管堆積一半膽固醇至完全梗塞,過程最快或只是數周。
香港糖尿病聯會會長曾文和則稱,糖尿病傷害性一直被低估,本港約有三十至六十萬名病患,半數不知自己患病,因糖尿病病徵不明顯,往往出現心臟病、青光眼等併發症時才被發現。
糖尿病病患也漸趨年輕化,以往本港最普遍的二型糖尿病絕少發生在兒童身上,但現時部份病患是十二歲以下孩童,而四十歲以下患者也多達三成。
肥人容易患高血壓,高血壓也是糖尿病誘因。據一九九八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一百四十多名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七成人患有高血壓,一般而言,一至三成高血壓病人也會患上糖尿病。
要避免患上糖尿病、血壓高及高膽固醇,從而預防心臟血管病,他們建議市民應注重飲食及多做運動。高德謙說:「如果過重就要減肥,減到正常體重,可以減低血壓去到十度,而飲食方面可以食少啲鹽,每日食鹽喺六克以下,可減低血壓三至四度。」
此外,根據一項對三十一個國家的一萬五千名患有高血壓病人(這些病人同時患有其他誘發血管病併發症的疾病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曾經中風及冠狀動脈疾病,他們都是高危的高血壓病人)進行的研究顯示,一款名為荻奧蔓(英文名稱為Diovan)的降血壓藥,能降低高危的高血壓病人患糖尿病的機會率達兩成三。